分享~家人的愛不是「老奉」身同惑受,大家也看看!
轉載自 FACEBOOK 黃毅力在一個家庭裡,父母們對兒女的愛從來都是莫問回報,但大家又有否留意到自己或身邊的朋友,是如何對待父母的呢?
年紀小小的時候,我們會認為人生最重要的是朋友,白天在學校內擁著死黨寸步不離,放學後又要齊齊喝支汽水「吹吹水」才願說再見,晚上回到家嘛,當然還是要隔著電話或互聯網繼續聊天,又或在Online Game (網絡遊戲)中聯手抗敵;到了青春期,最重要的人就變成了伴侶,終日對男朋友/女朋友牽腸掛肚,兩口子總有說不完的話題;進了職場拼搏,此時在我們心中的第一位,就變成了老闆及顧客,如何能給他們盡善盡美的服務,就成了最花費心神的一級任務了!
怎麼數來數去,還是未有輪到父母這兩位角色出場?子女是父母心裡的主角,可是在子女的眼中,何以他們只能淪為生命中的「茄呢啡(小配角)」?
試試閉上眼回憶往昔,小時候,媽媽總會伴在身旁教導我們溫習,幫忙執拾那個凌亂不堪的書包;時刻擔心我們學壞,又忍耐著我們的反叛,希望指引我們踏上正軌。而身為子女的,卻總愛與家人「搞對抗」,父母的諄諄告誡進入耳裡就變成煩厭的嘮叨;遇上工作不如意,又會有意無意地將家人當成「出氣袋」,粗聲粗氣對待,更遑論甚麼基本禮貌與感恩的說話了。從何時開始,家人的關愛與默默承受,會變成「老奉」- 奉旨對我們好?
為何媽媽要汗流浹背地煮飯給你吃?為何她要為你上學上班甚至成家立室打點一切?何以爸爸要每天捱著老闆責罵而辛勞工作,為你供書教學?這是他們的工作與份內事嗎?這真是「老奉」的嗎?
父母們有自身的工作,也有自己的煩惱與壓力,但他們仍只會以兒女的幸福為目標,處處為孩子著想,這些愛,都並不是理所當然,也絕對得來不易的。
不要用「老奉」的心態去面對父母親的愛,因為當有天家人卧病在床或臨終之時,你才會發現,這份愛原來也有失去的一天,到那時候才明白,可能已經太遲了。與其後悔自己沒有珍惜,倒不如趁家人還健健康康之時,好好對待他們,閒時與父母聊聊天,上酒樓吃個早茶,還有最簡單的,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多向他們說聲「謝謝」,你的感恩,已是給他們最大的回報了!
每日金句: 不可做一個窮一生只剩下錢的人 謝謝分享! 孝順永遠唔會嫌遲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