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跨 50 年的撞擊測試 ... 1959 年 vs. 2009 年 (轉載)
轉載自 autoblog 中文版http://www.blogcdn.com/chinese.autoblog.com/media/2010/07/crash-test-1959-chevrolet-bel-air-vs.-2009-chevrolet-malibu-frontal-offset-iihs-50th-anniversary-2-1.jpg
最近看了一則去年的撞擊測試影片,雖然事隔一年、但再看一次還是讓人不得不感嘆汽車科技的進步。這是由美國保險業界團體 IIHS (美國高速公路安全保險協會) 為紀念該協會成立 50 週年所做的測試,主角分別是 1959 年的Chevrolet (雪佛蘭) Bel Air,以及 2009 年的 Chevrolet Malibu。
http://www.blogcdn.com/chinese.autoblog.com/media/2010/07/crash-test-1959-chevrolet-bel-air-vs.-2009-chevrolet-malibu-frontal-offset-iihs-50th-anniversary--3.jpghttp://www.blogcdn.com/chinese.autoblog.com/media/2010/07/crash-test-1959-chevrolet-bel-air-vs.-2009-chevrolet-malibu-frontal-offset-iihs-50th-anniversary--2.jpg
汽車科技經過了 50 年的發展,當然安全性、結構剛性都一定會大幅提升,但是提升多少? 沒拿來撞一次我們都不曉得。 這兩款車以 64km/h (40mph) 的速度做左前方正面撞擊測試
老爺車的前擋風玻璃是採用延伸至側面、彎曲率較大的玻璃,因此 A 柱的斜角變成向後勾的模樣;在受到撞擊時、前擋玻璃在第一時間就直立起來、而且義無反顧的飛了出去。
還有它的車頭結構也沒有做出緩衝區域,與 Malibu 相撞後,前保險桿立刻縮進車艙內,駕駛座腳下的空間立刻消失,看假人的模樣、如果換成真人,膝部、骨盆、胸腔應該都發生了骨折的現象。由於沒有安全帶、也沒有安全氣囊,所以駕駛員的頭部應該也在方向盤上撞昏了 (或直接掛了?)。
而我們再看看老爺車的引擎蓋,構造相當堅硬,在撞擊時非但沒有潰縮捲起、反而如同一把快刀插向前方,如果前方是行人,頭部應該已經被剷除了。
http://www.blogcdn.com/chinese.autoblog.com/media/2010/07/crash-test-1959-chevrolet-bel-air-vs.-2009-chevrolet-malibu-frontal-offset-iihs-50th-anniversary--5.jpg
http://www.blogcdn.com/chinese.autoblog.com/media/2010/07/crash-test-1959-chevrolet-bel-air-vs.-2009-chevrolet-malibu-frontal-offset-iihs-50th-anniversary-.jpg
另一方面 2009 的 Malibu 雖然車頭也全部縮起,但車艙的剛性仍然維持空間完好,駕駛人的腿部、腰部、胸部都被有效的保護。引擎在撞擊的瞬間也應該因為副車架的設計,而沉入車頭下方、不至於擠到駕駛艙內。
現在的引擎蓋設計也不像以前,都有潰縮區域的打折點,遇到撞擊時還會呈ㄇ字型般捲起。而有些高級房車、例如 Jaguar,它的引擎蓋與 A 柱交接處、在前避震器上座的上方,甚至還會加裝氣囊,在撞到行人時還能將引擎蓋末端頂起,充當緊急時的行人上半身緩衝墊功用。
http://www.blogcdn.com/chinese.autoblog.com/media/2010/07/crash-test-1959-chevrolet-bel-air-vs.-2009-chevrolet-malibu-frontal-offset-iihs-50th-anniversary--4.jpg
http://www.blogcdn.com/chinese.autoblog.com/media/2010/07/crash-test-1959-chevrolet-bel-air-vs.-2009-chevrolet-malibu-frontal-offset-iihs-50th-anniversary--6.jpg
joMK1WZjP7g 這個代表著時代的技術~~~不錯啊不錯啊~~~ 很精彩的資料,thanks! {:1_351:} 大開眼界~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