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電視 - LED 背光 (轉載)
轉載自 HD Club現在很多消費者隨著媒體的炒作而起舞,常常遇到消費者堅決要買LED背光機種,
但一問原因,聽了之後真是哭笑不得,因為絕大數都是不了解也不知到差別在哪,只是看廣告所以堅持要買。
而小弟也常被站友詢問相關問題,所以小弟把這篇一年前寫的文章再次搬出更新修正。
液晶顯示器的LC也就是液晶分子,是無法自發光的,
因此液晶顯示器需要一個發光源來提供光線,而這個發光源通常被稱作背照光源(背光模組)。
而LCD的工作原理是通過液晶分子的偏轉,讓背照光源的光線產生偏振和折射透過彩色濾片,從而表現出不同的顏色。
以前大都是使用CCFL(冷陰極燈管)來做是背照光源(背光模組),而現在趨向是使用LED(發光二極體)來作為背照光源(背光模組)。
http://auo.com/auoDEV/gfx/m_1180577277.jpg
http://auo.com/auoDEV/content/technology/technology_tftprocess_popup_3dlcdtc.htm
就小弟的測試經驗來談,
搭載LED背照光源並不一定等於好畫質,
搭載LED背照光源也並不一定等於節能/省電。
直下式/導光式各有利弊,
RGB-LED/W-LED也是各有利弊,
就看消費者重視什麼!
現階段LED背照光源模組技術,目標是薄型化、低耗電、高輝度、提高LED亮度的均一性、低成本。
目前分為兩種方式:
1.提高LED發光效率,LED數量減少。(高效率LED,良率低所以售價高昂。)
2.使用小型LED,光束量高。(現階段各廠牌推出的新型LED背照光機種,都是採用這種方式居多。)
目前LED背照光有兩類型~
使用紅綠藍三色混光的RGB-LED與直接以白光呈現W-LED,兩種都是能達到白光的效果。
另外還有藍光LED配合黃色螢光粉,紫光線LED配合RGB螢光粉等方式。
雖然都可以達到白光的需求,卻有不同的問題,衰減問題/紫外線對人體影響,都是短期內比較難解決的,所以這兩種就先不談。
1.RGB(紅藍綠)3色LED的RGB-LED方式:
採用的是RGB-LED,最大的優勢是能達更寬廣的色域,
因為這正是RGB的特色,在光的混色上,具備多元的特性,
但是在混色技術上,在色溫上的調節往往是最難的一部份,因為三種顏色的頻率與波長都不同。
因此在混色技巧上一定要相當好,技術如果不夠純熟,反而會成為一大敗筆。
http://av.watch.impress.co.jp/img/avw/docs/359/610/led06.jpg
圖片來源
2.WHITE(白色)單色LED的W-LED方式:
W-LED因為只有單色,所以在色域的表現上不如RGB-LED,可是在在色溫上的調節比較容易。
http://av.watch.impress.co.jp/img/avw/docs/359/610/led15.jpg
圖片來源
而LED背照光源模組又有分為直下式與導光式兩類型
1.直下式(direct類)-無區域背光控制:
在液晶面板模組裡背照光配置,如果發光元件在液晶面板後方,背照光直接向液晶面板照射的就稱為直下式。
http://i620.photobucket.com/albums/tt288/gameflygo/dca0521e.jpg
圖片來源
2.直下式(direct類)-區域背光控制:
在液晶面板模組裡背照光配置,如果發光元件在液晶面板後方,背照光直接向液晶面板照射的就稱為直下式。
但因科技的進步,LED直下式擁有了強悍武器,就是所謂的區域背光控制!
區域驅動(AREA DRIVE)又稱為ローカルディミング(LOCAL DIMMING)背照光的區域驅動控制。
賦予本來不是自發光的液晶面板,能夠更靠近自發光的映像特性的技術,可以讓背照光源依照影像的內容,而做出由於局部性地很暗/明亮的高對比情況!
但無奈現今背光模組的技術,LED區域驅動控制的區域還太少,約80-512區塊,遠遠少於面板解析度,所以在影像明/暗交界處,容易發現光暈問題。
http://av.watch.impress.co.jp/img/avw/docs/359/610/led12.jpg
圖片來源
3.直下式(IOP類)-區域背光控制:
以前直下式(direct類)的機種,在外型上一直無法達成像導光式機種一樣的薄,
但拜科技所賜,創造出了IOP類 (Integrated Optic Palate)技術,結合了導光式的"薄"與直下式的"區控"優點,
將LED燈泡透過特殊光學模組片排列,而每塊模組都是LED向特定位置照射,
再利用導光板/反射板/擴散板等,令光源照射在液晶面板並且每塊光學模組都擁有區域背光控制機能!
所以也賦予本來不是自發光的液晶面板,能夠更靠近自發光的映像特性的技術,
可以讓背照光源依照影像的內容,而做出由於局部性地很暗/明亮的高對比情況!
但無奈現今背光模組的技術,LED區域驅動控制的區域還太少,約216-240區塊,遠遠少於面板解析度,所以在影像明/暗交界處,容易發現光暈問題。
http://av.watch.impress.co.jp/img/avw/docs/353/544/sony2_42.jpg
圖片來源
3.導光式-無區域背光控制:
在液晶面板模組裡背照光配置,如果採用由面板邊框向特定位置照射,
再利用導光板/反射板/擴散板等,令光源照射在液晶面板的背照光源,就稱之為導光式。
因為液晶背面沒包藏LED驅動基板等物件,所以在厚度的表現上能夠更薄,不過卻不能像直下式一樣可以區域驅動,
導光式因為減少LED的數量/驅動電路,所以更容易降低消耗功率變得更節能,相對的也減少整個面板模組的成本。
但倘若LED數量太少/導光技術不佳,那就很容易出現Mura情況。
http://i620.photobucket.com/albums/tt288/gameflygo/5ad61235.jpg
圖片來源
4.導光式-區域背光控制:
在液晶面板模組裡背照光配置,如果採用由面板邊框向特定位置照射,
再利用導光板/反射板/擴散板等,令光源照射在液晶面板的背照光源,就稱之為導光式。
但因科技的進步,導光式也擁有了區域背光控制,但因為背光模組中LED數量太少,所以背光區控的區塊極少,大約只有16區塊,效益有限。
但倘若LED數量太少/導光技術不佳,那就很容易出現Mura情況。
http://av.watch.impress.co.jp/img/avw/docs/361/003/tos2m21.jpg
圖片來源
Mura情況
畫面出現,輝度(亮度)/色度不均勻所造成各種痕跡的現象,通稱Mura。
原因有很多,面板製程問題,材料老化,背光模組亮度不均等等。
總結:
雖然都是LED背照光源,但是在畫質呈現上想要有好的表現,
大都得選擇直下式-有區域背光控制機種,其次是導光式-有區域背光控制機種。
但基本上觀賞環境需在低光害時,比較容易看出明顯差異性。
而導光式無區控機種,只是薄型/省電/低成本而已。
硬要說畫質呈現上的優點,那就是與CCFL背光源模組相比,
動態對比調節時的反應速度比較快,校正的間期可以比較長,
基本上對畫質呈現上並沒有非常明顯的幫助。
簡單來說,目前的LED背照光源的機種,就有八種了。
1. RGB-LED直下式 (direct類) - 無區域背光控制機能
2. W-LED直下式 (direct類) - 無區域背光控制機能
3. RGB-LED直下式 (direct類) - 有區域背光控制機能
4. W-LED直下式 (direct類) - 有區域背光控制機能
5. W-LED直下式 (IOP類) - 有區域背光控制機能
6. RGB-LED (導光式)
7. W-LED (導光式)
8. W-LED (導光式) - 有區域背光控制機能
1. RGB-LED直下式(direct類)-無區域背光控制:
SONY-Q005系列
2. W-LED直下式(direct類)-無區域背光控制:
SONY-X7000系列
夏普-LX1系列
3. RGB-LED(direct類)-有區域背光控制:
SONY-XR1系列
夏普-XS1系列
4. W-LED(direct類)-有區域背光控制:
東芝-ZX8000、ZX9000、ZX9500、55X1系列
LG-LH90、LH95系列
三星-A950、B8500系列
5. W-LED(IOP類)-有區域背光控制:
SONY-HX900系列
LG-LE8500、LX9500系列
6. RGB-LED導光式-無區域背光控制:
日立-37"試作機
7. W-LED導光式-無區域背光控制:
SONY-ZX1、ZX5、EX700、LX900系列
Victor.JVC-32WX50
東芝-HE1系列
三星-B6000、B7000、B8000、C5000、C6300、C6400、C6500、
C6800、C7000、C9000系列
LG-SL90、LE5300、LE5400
8. W-LED導光式-有區域背光控制:
SONY-NX800、HX800系列
東芝-Z1、RE1系列
三星-C8000系列
LG-LE5500(32"除外)、LE7500系列 Thanks{:6_142:} 資料很有用Thanks,{:6_167:} {:6_162:}Thanks a lot 呢個真係好正 , 睇完知道原來 led 背光都分咁多款 , 而且都唔一定可以 k.o. 晒舊既 CCFL . 多謝指教,獲益良多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