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劍麗 --《一縷柔情》南聲唱片
話說早前咁啱遇到呢只碟,真係諗都唔諗就即刻入手!唔知仲有幾多Ching記得「南聲唱片」,同埋呢首「一縷柔情」呢?
資料記載冇錯嘅話,應該係1956年發行,但好似仲有一張係「藍膠」,一張係「紅膠」,而我呢張係「棗紅」,同樣係7吋碟。係批次區別?抑或係NOMO Version?希望有呢方面資料嘅Ching可以幫手解答吓,Thanks! 南聲唱片當年是有不少顏色唱片, 目的是為了吸引人去買。那個50年代的香港大多時的人都不是富有, 所以唱片和識音響市場講的就真的至少是係包租公先可以有的玩意。
50年代未有立體聲, 在外國也快到了近未才有。 在香港也近乎60年代才有些立體聲唱片。 南聲唱片裡我印象大多都是mono 的, 後期是有些立體聲。
然而如果是mono 也有另一個地方要留意, 那時候的唱片未標準化使用 RIAA, 而是各家各樣: columbia, FFRR, Decca, EMI, RCA等等。 我已不太記得南聲是用Columbia還是Decca 去做放大了{:6_147:} kl122002 發表於 2021-3-30 17:35
南聲唱片當年是有不少顏色唱片, 目的是為了吸引人去買。那個50年代的香港大多時的人都不是富有, 所以唱片 ...
多謝Ching詳盡解答,即係話顏色並冇首版,再版之分,只係為左外觀;而首版都有可能同時出左幾只顏色?
上面手快快將mono打成nomo,見笑,只碟聽落有d似stereo,有可能係我聽錯。因為記得《帝女花》好似就用顏色區分左mono/stereo,所以就會諗係米咁。
其實我就幾中意呢d人稱「old seafood」音樂,奈何年代太久遠,揾唔到太多資料了。 Kit丶傑 發表於 2021-3-30 18:51
多謝Ching詳盡解答,即係話顏色並冇首版,再版之分,只係為左外觀;而首版都有可能同時出左幾只顏色?
...
以前的唱片大多是78轉, 黑色的. 為左分別 78轉同33/45轉, 就是加入了顏色, 而當中的顏色大多係紅, 藍, 綠, 還有少見的橙 .
後來就很多廠都轉回用黑色膠, 似回外國輸入唱片公司的樣子.
以前的錄音就算mono 都好立體, 聽落好似人在前面, 音樂在後 . 其實好的mono 係真的可以幾好聲, 只係後來的人誤會左.
這種曲目的年代真的太遠了, 要隨街找個老人家說他聽過在今天已很不容易, 聽過的人不少已作故了.{:6_150:}
沒記錯的話此曲是在中式歌舞廳為主,
但如果是西式的(酒店樓上的)就是潘迪華, 方逸華等人唱英文曲, 還有菲律賓樂隊演出.
朋友知道我喜歡把唱片數碼化作分享, 這唱片是朋友贈給我作數碼翻錄的。
https://youtu.be/2ySaUwzj--A
https://youtu.be/2ySaUwzj--A
patrickwong 發表於 2021-4-13 16:36
朋友知道我喜歡把唱片數碼化作分享, 這唱片是朋友贈給我作數碼翻錄的。
https://youtu.be/2ySaUwzj--A
之前應該有喺YouTube睇到Ching嘅視頻。
突然又好好奇,呢嗰“綠色”嘅封面,同我嗰嗰“紫色”又有咩唔同呢?
仲有你張EP又係咩顏色嘎? Kit丶傑 發表於 2021-4-14 18:56
之前應該有喺YouTube睇到Ching嘅視頻。
突然又好好奇,呢嗰“綠色”嘅封面,同我嗰嗰“紫色”又有咩唔 ...
有少少不同!
今日在 facebook 的一個群組內有人提到了這首冼劍麗的一縷柔情, 談到了「精神音樂」, 「精神音樂」是指四十年代開始,粵樂家引進西洋樂器如小提琴(梵鈴)、色士風等等去玩廣東音樂,除了主唱的冼劍麗, 拍和的樂人同等重要, 包括了「精神音樂」四大天王的其中兩位: 尹自重及何大傻。
拍和(Accompaniment):
梵鈴 (violin): 尹自重
琵琶 (pipa): 何大傻
色士風 (saxophone): 馮少毅
鋼琴 (piano): 劉東
低音提琴 (bass): 朱佐治
鼓 (drum): 吳家輝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