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d8woman 發表於 2020-12-29 09:50
黃梅調歌曲在60年代曾經風行一時
這是靜婷的現埸演唱
有黃梅調,亦有山歌呢!仲記得畀阿媽捉去陪佢去睇劉三姐,當然喺買一張飛坐大脾啦{:6_127:}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5pL8liA8A0
				
			
		CDROMRW 發表於 2021-1-15 04:12
有黃梅調,亦有山歌呢!仲記得畀阿媽捉去陪佢去睇劉三姐,當然喺買一張飛坐大脾啦
阿婆當年(60年代)在澳門沙梨頭工人康樂館度睇,票價5毫子
工人康樂館專門放映大陸電影,包括那些革命樣板戲……				
			
		我就幸福D, 係觀塘銀都戲院睇, 全院滿座,但 都睇得好舒服,套戲好好睇👍				
			
		"心上人"   70年代經典名曲之一
張小英主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0pf-ZN9WjQ				
			
		姚敏作曲
姚莉主唱
"人生就是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tDqujTuWxk				
			
		夜上海(1946)
主唱:周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IP3JtTGtkM				
			
		幾乎所有華人,每到農曆新年都一定聽過《恭喜恭喜》這首歌,小學時在音樂課成了學習教材之一,但從歌詞之間總在疑惑,為甚麼一點喜悅感都沒有?
據主唱的姚莉接受媒體訪談時,不下一次提及過這首歌的來歷,與抗戰勝利有關。1946年,「曲聖」陳歌辛在上海過首個戰後農曆新年時有感而發,感嘆人們熬過了戰事保得住性命。正因為發表的時候正值農曆新年,後人才將之變成賀年歌。
不過陳歌辛的這首歌之所以變成永恆,除了因為與戰後光復中國成了見證之外,也道盡了中國人千百年來都生活不易,過年總要講意頭、說恭賀話,均是因為中國人古時死亡率不低,不是天災就是人禍,溫飽是種奢求,過渡到一年是萬幸了。八年抗戰之後存活下來殊不容易,又怎可能不恭喜恭喜?
詞曲:陳歌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XAWaKiXe0M&feature=emb_imp_woyt				
			
		 本帖最後由 kl122002 於 2021-2-17 22:11 編輯 
豆丁幫我找回了白光這張專輯
他偶會問我有時候哼的是什麼, 那就是《秋夜》一曲
1948,1949是在重光之後的時間, 如果沒記錯就是裡裁縫鋪當徒弟的時代吧? 上海老師傅特別喜歡播香白光, 姚莉等人的上海曲目, 說起話來總是有副上海腔。 
好些同門的聽不明上海話, 做了不久就走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sjGiOQWcwU&list=OLAK5uy_nvCEFFlqnQ2TqkzyKAyaxPdjYGQWm5EbU				
			
		old8woman 發表於 2020-12-29 09:50
黃梅調歌曲在60年代曾經風行一時
這是靜婷的現埸演唱
黃梅調必看的是粱祝 {:6_193:} 
				
			
		 本帖最後由 old8woman 於 2021-2-18 12:58 編輯 
kl122002 發表於 2021-2-17 22:23
黃梅調必看的是粱祝
凌波+李菁的經典作仲有"三笑".................{:6_1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