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dieHsueh@FB 發表於 2019-6-1 11:01

OBravo Ra C-Cu 旗艦氣動高音耳機試聽與搭配心得

本帖最後由 EddieHsueh@FB 於 2019-6-1 11:03 編輯

OBravo Ra C-Cu旗艦氣動高音耳機試聽與搭配心得

Wordpress版
https://eddie0817.wordpress.com/2019/06/01/obravo-ra-c-cu-%E6%97%97%E8%89%A6%E6%B0%A3%E5%8B%95%E9%AB%98%E9%9F%B3%E8%80%B3%E6%A9%9F%E8%A9%A6%E8%81%BD%E8%88%87%E6%90%AD%E9%85%8D%E5%BF%83%E5%BE%97/?fbclid=IwAR0fbsiBYJW28XDGTBFzBgabW69WulHcgg7s8_Mu70YNAs4at66tpa6yiWQ

OBravo Ra C-Cu可能是目前市場上最貴的IEM,他的定價將近一萬塊美金,應該可以買兩隻Vision Ears Erlkönig魔王,這是集OBravo專利技術及一身的旗艦耳機,
包括Air Motion Transformer (AMT)微型8 mm氣動式高音單體,以及16 mm的Neodymium動圈單體以同軸式的混合設計,其中最關鍵的專利技術就是將AMT單體微型化,
能夠將喇叭用的單體縮小至8 mm並且做在入耳式耳機,Ra Cu 有三種型號跟調音,Ra W-Cu是木製且較為暖的調音,A-Cu 是金屬鋁殼,聲音是最中性的,
而C-Cu是陶瓷,紅銅以及木頭面板,聲音應該是最好,音場也是最大的設計。

感謝OBravo David跟陳大讓我有機會試聽這支耳機,而且手邊耳機、器材跟線材很多,很容易玩透這支耳機知道它這麼高價在市場上的定位。
當初毒窟群幾個燒友在討論時爬文發現,這支耳機在國外歐美為主的Review真的好評不斷,品牌也是在國外累積不少粉絲,近幾年才回來推廣亞洲市場,
導致大家都會它的聲音很好奇,且Ra C-Cu 的價格也成功創造話題。

詳細的媒體評測可以參考底下的連結,都介紹的非常詳細,而我就針對這幾個月跟他相處,還有跟用家交流的搭配心得做分享。
其中Reviewer Alex twister很用心的花了很多時間搭配,不管是耳塞還是線材,最後是選擇原廠的Comply海綿塞還有線材是選Plussound X-series GPC 銅鍍金,
因為他當時拿到的mmcx端子出線口較小,只能放置26-28 awg線材,所以僅做2 wire。

其中由Headfonics 的reviewer Marcus的心得跟小弟的看法很像,為了瞭解AMT-8氣動高音技術,我也同樣比較與64 audio的 Tia 高音技術的差異,
也是當我寫完心得才發現所想比較的東西相同,但他描素的更詳細與專業。

相關網路專業評測

https://headfonics.com/2018/05/OBravo-ra-c-cu-review/

https://www.headfonia.com/review-OBravo-ra-c-cu/

https://twister6.com/2018/06/19/OBravo-ra-c-cu/

Post 76 Packtrick 大心得
https://post76.hk/thread-305969-1-1.html

技術規格:
Tweeter:AMT-8II (8mm. See below)
Dynamic Driver:16mm NDD
Impedance:182 ohm
Frequency Response Range:10Hz~45KHz
Sensitivity:105dB

Ra-c-cu
◎ 8mm 氣動式高音+16mm 動圈同軸式混合單體
◎ 頻率響應:10Hz ~ 45KHz
◎ 阻抗:182歐姆
◎ 靈敏度:105dB
◎ 出音管:精密陶瓷、腔體:紅銅、背蓋:相思木

OBravo老闆David講解設計原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XFixdmC9fc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OVmYIzIWd4

跟David以及陳大交流
之前跟老闆David請教耳機的設計原理,他提到很多理念,包括在舞台高音低音擺放位置以及同軸設計的優勢,氣動高音的優勢以及怎麼將之縮小化,
老闆是技術出生的,所以談起來頭頭是道,也很有信心,我跟David提到,您說的我都瞭解(因為Youtube都有),我們直接聽看看我手上幾支耳機的聲音對比您的 Ra C-Cu 看有何差異,
當時手邊還有SONY借給我的DMP-Z1,IER-Z1R以及我的魔王,FAudio Major,Aroma 無雙,VE魔王,最後是DUNU的隼,還有搭配各種線材,當他第一次聽到IER-Z1R時提到真好聽,
試過一輪下來發現老闆喜歡動圈耳機的聲音,魔王不太滿意(當時搭Toxic Medusa 17),而即使是調整非常順耳耐聽的Aroma 無雙,他還是覺得動圈才是最好的發聲單體,
最後拿了DUNU的隼搭配DITA OSLO線材,David跟陳大都覺得好聽極了,我說了隼的售價後大家都嚇一跳,因為隼的動態搭配溫潤中頻突出的OSLO剛好,得到一個搭配上的結論,
素質好的耳機,還是需要一些搭配調整達到人耳或是喜好的聲音,所以這支耳機才會在小弟這裡,試著找到它能發揮的實力。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47976055777_71ca28a33a_c.jpg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47976061963_1db3450645_c.jpg

特規的mmcx
它是有一個卡榫防呆,並且不會轉,David提到將可以解決mmcx會轉的問題,會是未來趨勢,會提供給用家此端子,讓用家自行找喜歡的線材商做喜歡的線材,
但此作法會讓主流使用一般mmcx的玩家無法交流換線心得,缺少交流經驗是比較可惜,這個特規的mmcx可以接到市面上的mmcx耳機,
但是一般mmcx插頭無法街上Ra-C-cu。


配戴
因為是同軸設計,左右可以互換,當互換後即可以繞耳配戴,一般正常配戴容易掉,戴不緊,繞耳則是腔體其中一塊會卡到我的耳朵,不太舒服,
而隔音自然是沒有一般客製耳機甚至其他IEM好,不管是Alex 或是Headfonics都提到使用原廠附的Comply T-500藍色海綿耳塞最好,
這邊建議配個海綿耳塞(crystal tips)甚至是客製軟膜達到最好的配戴,耳塞跟配戴對這支耳機的聲音影響非常重要,所有的reviewer跟國外評測都特別寫到。

DAP播放器搭配
對於阻抗182 ohm以及靈敏度105dB的耳機,市面上大多數的日、韓DAP以及手機基本上不要想了,我試過SP1000 cu以及金磚均無法推的動它,
驅動力不夠的機器,推起Ra C-Cu 除了小聲之外,高音出不來,很悶,其中金磚推起來非常刺激,可能AMT氣動單體無法發揮,僅有如墨菊或是凱音的
N8這類型DAP才有機會,所以建議要試聽這支耳機時,不妨用些大電流DAP或是上個隨身AMP,才能聽出這支的特色。

耳擴搭配
Headfonics review提到,真空管耳擴對Ra C-Cu 是最好的搭配,晶體擴驅動則是較中性,他們使用的是ALO CDM耳擴,而我手邊有四台耳擴,A100+PS100 pro,Phantasy ll以及Headamp GS-X Mk ll可以測試。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47976061283_6cded54280_c.jpg

線材搭配
趁著過年回台灣時,拿著mmcx端子請漢聲幫忙做了一條銅鍍銀的Muse ll 8 wire,當時大家討論到這種導體材質線條感跟解析度較好,應該會是較適合Ra C-Cu的暖底聲。

頻率響應圖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47976075583_6580cff085_b.jpg

Burin-in
Ra C-Cu 我大概使用Headamp GS-X ll以及Aroma A100大電流機器配合煲機碟煲了大概500小時左右,聲音與之前剛開聲很糊,隔層紗相比有很大的進步。

試聽音樂:
1.陳佳-又見鄧麗君 玻璃CD 千言萬語
2.Olivia Ong-Fly me to the moon
3.Susan Wong- Don’t dream its over
4.Adele 25- Send my love to you
5.Alan Walker-Faded
6.鋼琴演奏-名琴的朝聖-史坦威之美

Ra C-Cu 的底聲
它的阻抗很高,高達182歐姆,靈敏度105 dB,不算太高,所以可以預期比一般IEM耳道難推許多,墨菊4.4 mm high gain需要55-60 左右才有足夠的音壓,
這比起Hifiman RE2000還要難推,它線條感以及分析力很好,尤其是高音解析度立體感,中高音實在很搶眼,讓我想到手邊那隻64 audio 擁有Tia高音技術的Sound writer,
Ra C-Cu 則沒這麼凸顯,但是銜接性與立體感較好,它的素質是沒問題的,即使是用原廠細細的OFC線材,而低音可能是矽膠塞以及配戴對我戴不穩的關係,
所以比較淺,速度快,這點等換耳塞時再測試。

可以聽出它有一個特點就是剛剛提到的音場,很少在IEM甚至是耳罩聽到這種模擬喇叭兩聲道的音場,人聲離的較遠,整體感覺就像是有種回音感,像是你擺兩隻
書架喇叭靠你很近進場聆聽,聲音直接灌到耳朵,分析力很好,但是空間中充滿難搞的駐波,導致人聲結像沒有一般旗艦IEM如IER-Z1R這樣直接,一AB之後Z1R比較清晰,
結像較好,而Ra C-Cu 則音場較大,所以有燒友會覺得這種回音好像在浴室裡唱歌,很多人聽不習慣IEM這樣的設計,也包括我。

只是如Packtrick 大提到(他是Ra C-Cu用家),真正喜歡想玩好的用家來說,不能把Ra C-Cu 當作是一般IEM的聲音,需要跳脫多單體動鐵等設計等,
也確實在IEM市場上找不這種聲音。

對比SONY IER-Z1R
均使用原廠配置以及線材,先聽Ra C-Cu 的表現,Olvia 請唱,約55對我有足夠音壓,前奏樂器表現凝聚,結向清晰,但等到Olivia唱歌時,人聲的位置退了一步,
離我較遠,而無太多的音染,較中性,接著換聽IER-Z1R,墨菊須要調低到45左右,人聲的位置向前一大步,中低頻變的更飽滿厚實,之前聽Z1R對比魔王或是
DUNU DK4001已經不覺得是中頻飽滿類型,但對比Ra C-Cu 時,頓時飽滿許多,尤其是低頻的力道跟下淺,Z1R算多一些,原廠矽膠塞配戴不算好,導致低頻感受不強,
所以聽起來Ra C-Cu是相對瘦一點,只是有趣的一點是高頻延伸對比Z1R是較為空靈細緻,我猜也跟耳塞有關係。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47976054712_87012807c7_c.jpg

對比VE Erlkönig
先聽魔王,音量又需調低至35 左右即夠音壓聽,調音二均衡模式下一樣的人聲更顯細緻,樂器演奏的泛音與細節比Z1R來的多,可能歸功於魔王多單體所致,
動態也很強,但低頻暫態與下淺力道還是Z1R好很多,而 Ra-c cu的中高頻解析力與亮度明顯比魔王跟Z1R來的好些,只是一樣有人聲退以及音場的問題,而魔王的背景動態則較好。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47976060838_3551686524_c.jpg

對比 64 audio Sound writer(A18t特別版(M20))
A18t算是64 audio的客製旗艦,18個動鐵搭配Tia高音技術,兩者線材不同,單體設置也不同,但同樣是強調高音技術的廠家,64 audio的Tia以及OBravo的AMT技術,
先聽Ra C-Cu ,一樣高音清亮清晰,分析力好,接著換上Soundwirter(SW),音量需調降10格左右,整體往中高音偏一點且強調,樂器的殘響與細節較好也較細膩,
可以聽出高音細微變化,應該是多動鐵單元與Tia的優勢,而Ra C-Cu 則是亮一些,細節較少,而因為音場較大,所以整體也自然點,SW底聲則相對瘦一點。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47976054497_161fe26385_c.jpg

更換耳塞
先由原廠的矽膠塞更換成Symbio W小橘塞(海綿矽膠混合),可以感受到明顯稍微犧牲一點高頻延伸,但整體下盤變的比較穩,毛邊少很多,低頻下淺也好一點,
接著換上原廠的Comply-500藍色海綿塞,整個厚度提升很多,人聲好像近了一點對比矽膠塞,只是吃掉不少細節跟高頻延伸,也比較悶一點。
再試一個Final Type-E矽膠塞,這個搭配起Ra C-Cu 的回音感更嚴重,關鍵應該是耳塞的出音孔,Type-E比起原廠的矽膠塞孔徑小很多。
可惜我手上的Crystal tips無法使用,這邊搭配下來還是最喜歡Symbio W小橘塞,主要是最均衡,補了一點中下盤,高頻毛邊,配戴也舒服一點,接下來就用它測試線材心得。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47976060653_44083abd8d_c.jpg


原廠的OFC線材對比Muse ll 8 wire
Muse ll是條單晶銅鍍銀升級線,換上解析應該又會更上層樓,價位也不高,mmcx孔徑又夠大,所以當初直接做8 wire,果不其然,本來OFC線材的聲音比較瘦,中頻沒有厚度,換上Muse ll之後中頻飽滿,細節也多一些,也較明亮一點,其他音場方面還是差不多。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47976060503_a1d2969dd3_c.jpg

墨菊搭配Aroma A100+PS100 pro
試試上了隨身耳擴後的提升程度,有了PS100 pro後開low gain 音量約轉到兩點鐘左右就夠音壓,對比單用墨菊差異很大,同樣的音壓下,有了A100組合,中頻人聲稍微更近了一點,也飽滿許多,高頻的分析力又更好點,果然氣動高音單體還是需要大電流驅動效果會更好。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47976109251_89867b950e_c.jpg

墨菊搭配Phatlab Phantasy ll
不合適,Phantasy ll似乎找不到適合的電流給Ra C-Cu ,不管是Hi-Z 或是Lo-Z聲音的失真很嚴重,應該相對來說Sassy ll 會較合適。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47976053837_373807a3d1_c.jpg

結論
其實先不管這支耳機的價位多貴,它比較像是結合OBravo技術於一身的展現,在市場上無法在任何IEM找到這樣的設計與聲音,它的中頻人聲較凹,且刻意營造特殊回音聲場,而且不好驅動,可以料想到如果開心試聽拿它來桶一般DAP或是手機,應該幾乎是秒拔,不習慣它的聲音,更換線材與使用耳擴均對它的提升很大。

OBravo真的是技術走向的公司,主要還是老闆David的技術堅持,不隨波逐流買公版的動鐵單元再堆疊調音,自己設計,而且僅作動圈,還是希望能夠出一些更平價也可以換線的耳機,走市場調查,瞭解大家對聲音的喜好更好。

試聽完畢

感謝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47976055927_33c9313662_c.jpg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47976055452_baae0e6bd0_c.jpg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47976110341_510b8aa08f_c.jpg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OBravo Ra C-Cu 旗艦氣動高音耳機試聽與搭配心得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Post76玩樂討論區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 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Post76玩樂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 。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