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alaau
發表於 2019-2-25 12:24
本帖最後由 koalaau 於 2019-2-25 12:25 編輯
old8woman 發表於 2019-2-25 11:49
黑膠佔用空間大,保養工作比CD多,亦可能是某些人怕玩黑膠原因……
有好多人在數碼音樂時代才開始聽音樂音響,習慣現在潮流的高清風格,而且數碼按個掣就聽得,唱盤要調較黑膠要打理佢地會覺得煩。
由以前聽黑膠到現正都冇離棄過的人,大多都同時有聽cd,就知道黑膠和數碼係兩種聽法,新錄音冇錯黑膠係唔夠高清,正如數碼相片比肉眼現場睇實物更清,聽開黑膠會覺得好硬好假;舊錄音就唔使講,數碼係唔及黑膠,數碼做到模擬聲音黑膠就唔會復興啦。
所以回應返主題,新膠將當年模擬母帶過落數碼母帶再刻返做黑膠,點會好過舊模擬製作黑膠呢?
kl122002
發表於 2019-2-25 13:55
old8woman 發表於 2019-2-25 11:49
黑膠佔用空間大,保養工作比CD多,亦可能是某些人怕玩黑膠原因……
可能真是因為由唱片的年代活過了, 近年重新買, 是多, 但又真係唔太覺佔空間
用不著的東西應早早送走吧? 這才是家居打理之道?
保養的事....平時養成手勢好不就行了嗎? {:6_136:}
kl122002
發表於 2019-2-25 14:12
koalaau 發表於 2019-2-25 12:24
有好多人在數碼音樂時代才開始聽音樂音響,習慣現在潮流的高清風格,而且數碼按個掣就聽得,唱盤要調較黑 ...
時至今日, 黑膠, 錄音帶,CD, High Res file .....我真係覺古典裡數碼出的弦樂聲是有點假.
old8woman
發表於 2019-2-25 14:22
kl122002 發表於 2019-2-25 14:12
時至今日, 黑膠, 錄音帶,CD, High Res file .....我真係覺古典裡數碼出的弦樂聲是有點假....
因為你聽到的不是真的弦樂,只是楊聲器發出的聲音……
kl122002
發表於 2019-2-25 14:29
old8woman 發表於 2019-2-25 14:22
因為你聽到的不是真的弦樂,只是楊聲器發出的聲音……
我明白由揚聲器出的不是真正原本的弦樂聲,
只是在這麼多年中, 黑膠, 錄音帶(open reel) 出來的都是比較似原本的弦聲, CD 的話就只要CDP 分析力夠就可以和黑膠比一下.
雖獨是High Res file的就總是覺不是味.
koalaau
發表於 2019-2-25 15:56
kl122002 發表於 2019-2-25 14:29
我明白由揚聲器出的不是真正原本的弦樂聲,
只是在這麼多年中, 黑膠, 錄音帶(open reel) 出來的都是比較 ...
原因可能係太高清,尤其是舊錄音,原本是模擬製作的,雖說數碼軟件動態比在數據上比黑膠好,但黑膠sn比較低主因是底噪,在實際聆聽時,同一錄音的聽感黑膠比cd動態更大時有發生,而且現實中就算現場演奏亦會有底噪,高清有時清得太假就會欠了點活生感了。
kl122002
發表於 2019-2-25 22:15
本帖最後由 kl122002 於 2019-2-25 22:17 編輯
koalaau 發表於 2019-2-25 15:56
原因可能係太高清,尤其是舊錄音,原本是模擬製作的,雖說數碼軟件動態比在數據上比黑膠好,但黑膠sn比較 ...
用書法比喻吧?
1- 聽analogue 方式重播的音樂就是有種真人臨摹的書帖, 臨書難, 從中可以看到某大師的力度, 筆觸, 個性
2- 聽CD, 是有已有點似把原書帖放在影印機上影印, 或者拍了照然後印在書, 成了是書帖的參考書
3- 聽High Res file....就是好比輸入了程式, 看著機械手(?) 抓起一個掃子畫一次 .... 字體似是似了, 但字裡沒有靈魂, 沒有力度, 沒有筆觸. 程式不足時還可以看到落差的地方.
這就是我聽過幾次High Res file demo 之後的感覺.
old8woman
發表於 2019-2-28 15:24
你可以話我個人很落後,追不上潮流
但我仍然係果句
個人最喜歡不經任何數碼處理的"AAA"軟件(開卷式錄音帶/黑膠唱片)
磁帶的noise,黑膠唱片的"炒豆聲"我完全可以接受
kl122002
發表於 2019-2-28 19:01
old8woman 發表於 2019-2-28 15:24
你可以話我個人很落後,追不上潮流
但我仍然係果句
個人最喜歡不經任何數碼處理的"AAA"軟件(開卷式錄音帶/黑 ...
磁帶的noise, 黑膠的rumble 事實你要開到好大聲才聽到.
如果細細聲已有, 即是不外於機器又或是載體發生問題,
ericeric
發表於 2019-3-2 04:20
我就係討厭唱片D炒豆聲先至轉聽CD{:6_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