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erxeshowie 發表於 2021-8-29 18:33

xerxeshowie 發表於 2021-8-29 15:10
>
>
>


{:6_13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b032zbCiTc

xerxeshowie 發表於 2021-8-29 18:35

xerxeshowie 發表於 2021-8-29 18:33


{:6_130:}

G9金銀合金,雙倍傳輸能力: Siltech Classic Legend 880P電源線

Classic Legend是荷蘭High End線廠最新一代的產品,Legend 880P為系列中的旗艦電源線,採用極粗的G9金銀合金導體(G9 silver-gold alloy),擁有更好的傳導品質與更快速的熟化時間就能達到線材的最佳表現,傳輸能力是中階型號680P的2倍,高達1,200W,並使用了Siltech雙層超級屏蔽(double Super Shielding)以消除可能的電子噪訊(electrical noise)。

Legend 880P採用一對同軸絞繞的導體結構,絕緣部份使用杜邦鐵弗龍(Teflon)與聚醚醚酮(PEEK, polyether ether ketone)結合之材料,Siltech發現使用這樣特殊的複合式絕緣材料可大大減少失真與改善聲音表現,這種材料也非常穩定與耐久,可有長久保護線材的效果,對整個線材的聲音頻率範圍提供了更好的電氣屏蔽。

1997年: Classic系列誕生,G3金銀合金導體,雙層杜邦Kapton絕緣。
2007年: Classic Mk2系列誕生,G5金銀合金導體。
2013年: Classic Anniversary系列誕生: G7金銀合金導體,雙絞繞同軸幾何結構。
2021年: Classic Legend系列誕生: G9金銀合金導體,杜邦Telfon與PEEK絕緣材料。

Siltech Classic Legend 880P電源線
● G9金銀合金導體(G9 silver-gold alloy)
● 同軸絞繞的導體結構
● 杜邦鐵弗龍(Teflon)與聚醚醚酮(PEEK)絕緣
● Siltech雙層超級屏蔽(double Super Shielding)
● NCF科技防偽技術

xerxeshowie 發表於 2021-8-30 06:34

xerxeshowie 發表於 2021-8-29 18:35
G9金銀合金,雙倍傳輸能力: Siltech Classic Legend 880P電源線

Classic Legend是荷蘭High...

{:6_126:} {:6_164:} {:6_157:} {:6_158:} {:6_159:} {:6_143:} {:6_222:} {:6_240:}
[[> 鑽石 <]] 玩家 =>> 最新 每日 發燒 音響 情報 日誌 ! ! !
https://twitter.com/xerxeshowie1
{:6_164:}已經 超過>> 5萬1千0百個51,000 Twittes ! ! !

xerxeshowie 發表於 2021-8-30 06:36

xerxeshowie 發表於 2021-8-30 06:34
[[> 鑽石 > 最新...

{:6_130:}

SuperNAIT 3 Review

https://www.audionet.com.tw/thread-14163-1-1.html

xerxeshowie 發表於 2021-8-30 09:00

xerxeshowie 發表於 2021-8-30 06:36
SuperNAIT 3 Review

https://www.audionet.com.tw/thread-14163-1-1.html

{:6_130:}

在家中享受如臨現場的音樂感動: Vivid Audio KAYA 90落地喇叭

一提到Vivid Audio我想大家腦海中馬上浮現的就是那充滿科技感前衛的外觀,這絕對不是什麼新品牌市想要譁眾取寵,而是基於聲學考量與藝術設計兩者結合出來的成果,而這都要從Vivid Audio的三位主要靈魂人物Robert Trunz、Philip Guttentag與Laurence Dickie說起,而這三位都跟B&W Nautilus鸚鵡螺有著重要的關聯。

Robert Trunz來自瑞士,是唱片製作人與High End音響的專家,主辦過許多音樂活動,1979年他遇到了B&W創辦人John Bowers,兩人相談甚歡,Robert被聘為B&W的獨立市場經理與顧問,並直接搬到英國,在Robert推廣下,B&W成長非常快速,成為國際知名的品牌,並變成B&W的主要股東與總經理,在那段時間他仍保持對音樂的狂熱,創立了B&W Music唱片品牌,並多次造訪南非發掘許多天才樂手,Robert在離開B&W後,直接移民到了南非,在南非自然與南非的音響代理商Philip Guttentag認識,在知道Philip有想要自己成立High End喇叭品牌時,Robert自然大力推薦了B&W Nautilus主要設計師Laurence Dickie,於是2002年Vivid Audio在南非德本(Durban)正式成立,Laurence Dickie在2004年加入Vivid Audio至今,在此之前Laurence在B&W擔任工程師有14年之久(1983~1997)。

Laurence加入Vivid Audio後,在2004年即發表Oval B1與Oval K1兩對相對中小型的書架與落地喇叭,不過更重要的是在Laurence歷經18個月的研究後,2008年CES發表的旗艦Giya G1正式發表,在Giya G1身上雖然我們可以看到Laurence依然運用了他在設計B&W Nautilus鸚鵡螺上的部份理念(例如單體後方長長的導波管),但加入了許多新的技術、設計與材料使用等,基本上跟B&W Nautilus鸚鵡螺已是完全不同的喇叭。在Giya G1之後,陸續發表了不同大小的G2、G3、G4,並不斷改良更新,而最早的Oval系列則是被最新發表的Kaya系列取代,Kaya最大的特點就在於將Giya的技術引進,但價格更為親近,讓許多人可以更輕鬆的享受到Vivid Audio的精華技術,Kaya在南非祖魯族語為家庭之意,讓喇叭與音樂更能輕鬆地融入生活之中,也因此雖然Kaya的主要聲學設計師仍為Laurence,但在外型上特別與設計師Matt Longbottom (London)及Christoph Hermann (Vienna)的團隊合作,讓外觀不像Giya的個性如此強烈鮮明,Kaya系列更容易讓大家接受。Kaya系列從大到小共有4個型號,包括三款落地90、45、25及S12書架,另外也將推出C35中央聲道給劇院用家之用,本次我們試聽的是最大對的Kaya 90旗艦落地喇叭。

my hi end tw

xerxeshowie 發表於 2021-8-30 09:04

xerxeshowie 發表於 2021-8-30 09:00
在家中享受如臨現場的音樂感動: Vivid Audio KAYA 90落地喇叭

一提到Vivid Audio我想大家腦 ...

{:6_130:}

SAGA · Siltech’s Structural Amplifier Gain Architecture is a radically different design approach to amplifying sound; the object being to lose as little as possible of the original signal, whilst adding nothing.

Read more at siltechcables.com/saga-amplifier-system/

xerxeshowie 發表於 2021-8-30 10:48

xerxeshowie 發表於 2021-8-30 09:04
SAGA · Siltech’s Structural Amplifier Gain Architecture is a radically different des ...

{:6_130:}

濾波讓串流訊號更乾淨
Network Acoustic ENO Ethernet Filter AG

隨著數位串流音樂越來越流行,音響迷對於相關串流產品的需求越來越高,各種新型態的應用也開始出現,例如英國 Network Acoustics 這款 ENO Ethernet Filter AG,雖然有一邊裝著 RJ45 網路端子,但不是網路線,而是與既有網路線連接,而 Ethernet Filter AG 的「黑盒子」有學問,內建被動濾波器,濾除電氣噪訊,但不影響既有音樂訊號串流。

使用 Ethernet Filter AG 很簡單,把 Ethernet Filter AG 連接在網路路由器或交換器中間,讓訊號經過 Ethernet Filter AG 的「黑盒子」即可。關於「黑盒子」的內容,Network Acoustics 沒講太多,只說是手工打造高效率、精確調音特製 RFI 濾波器,不過其他規格看起來相當有料,譬如其網路端子使用 Telegaertner RJ45 CAT8,這是目前高階網路線常見的元件,而且內部配線很講究,使用 99.999% 高純度 UP-OCC 單結晶無氧銅。

Network Acoustics 強調,Ethernet Filter AG 的外殼,採用訂做的無感磁 ABS 塑料,不僅堅固耐用,且無感磁材料不會影響任何音樂訊號,且所有 Network Acoustics 的產品,都是在英國手工製造,全檢測試才出廠。

xerxeshowie 發表於 2021-8-30 10:52

xerxeshowie 發表於 2021-8-30 10:48
濾波讓串流訊號更乾淨
Network Acoustic ENO Ethernet Filter AG



{:6_130:}

Ansuz Darkz C2T / D2T / T2 Review

Ansuz 創立者 Michael Borresen 真是個天才般的人物,他創立的品牌不是只有 Ansuz,還包括 Aavik 和 Borresen,專擅不同領域,Ansuz 以線材、電源、各類配件為主,像是現在當紅的音響級網路換器,便是 Ansuz 極為熱賣的產品;Aavik 主打插電器材,從擴大機、DAC、串流播放機到唱頭放大器,涵蓋類比與數位領域,一應俱全;至於 Borresen,想當然耳,就是喇叭了,價錢可不便宜,足以列名 Hi-End 精品之林。所有 Michael Borresen 研發的產品組合起來就是完整的音響系統,連音響架都不用假手他人,真正「一家之言」,無能人置喙。過去我們曾介紹過 Ansuz 的諸多產品,這次則把重點放在好聲的「基礎」— 避振腳墊。

結構設計十分巧妙

腳墊這種東西到底重不重要?過去我以為腳墊是能算是配件,在系統中的優先順序應該排在比較後面,通常是在線材、電源、空間、音響架...等講究完了之後,才會開始搞墊材。不過,自從上次寫完台灣自有品牌 HLJ 的 Maglev 磁浮隔振墊之後,我開始體會到墊材的重要性恐有被低估之嫌,畢竟墊材是和訊源、擴大機、喇叭直接接觸的東西,器材的振動勢必會透過墊材傳遞出去,既然器材本身的振動和外界振動已知是影響聲音的重要環節,那麼墊材的重要性就不應被低估,也因此這次要試評 Ansuz 設計得如此特殊且講究的 Darkz 系列避振腳墊,讓我充滿了期待。

Ansuz Darkz 系列腳墊共有四款,這次代理商愛樂音響送來評測的是檔次「比較」低的前三款,由低至高分別是 C2T、D2T 和 T2,最貴的 T2S 沒來。雖說 C2T、D2T、T2 檔次較低,但實際上這四款產品皆使用相同的結構和設計,也就是說,它們是運用同樣的原理處理振動,差別在於材質和加工程序不同。

Darkz 系列腳墊的外型和我們常見的角錐大不相同,而是呈柱狀,更特別的是,這個圓柱體拿在手裡怎麼鬆鬆的,好像快解體?原來上頭的金屬部件都沒固定住,而是活動的,是有什麼玄機嗎?仔細觀察 Darkz 腳墊,它基本上是由 3 片金屬圓盤相疊而成,每個圓盤上側和下側各挖了 3 個半圓形凹槽,凹槽內各放入 1 顆金屬圓珠,當圓盤相疊時,圓珠正好嵌入上、下圓盤的凹槽中,而將圓盤撐起,讓圓盤和圓盤之間不會接觸。此外,圓盤中心還有另一個金屬部件將圓盤框住,但沒鎖死,讓 3 片圓盤不致鬆脫,如此一來,當 Darkz 腳墊平放時,3 片圓盤只透過夾在中間的 6 顆金屬圓珠相互交疊,而且是鬆動的,把它拿起來時,整個結構也不致脫離,要移動就很方便。

精工細作的加工處理程序

在音響墊材中,以圓珠做為接觸點的設計不算少見,不過 Darkz 系列設計得頗為巧妙,除了利用圓珠讓接觸面積達到最小,藉此減低傳導,並藉由不同材質及表面處理方式的特性處理共振,讓聲音達到理想的目標。

像是入門款的 C2T,它的圓盤採用鋁合金製作,表面再經過高硬度陽極處理,提高鋁盤抑制振動的能力,圓珠則由鈦合金製成。D2T 的處理程序更複雜,其圓盤也是鋁,圓珠也是鈦,圓盤先經過硬質陽極處理,再噴砂,然後在粒子加速器中覆蓋一層鉭,最後再塗上和鑽石成分雷同的碳化合物,其最終目的也是要讓圓盤變得更堅硬,更不容易共振。那 T2 呢?T2 更厲害了,除了圓珠是鈦,圓盤也是鈦,由於鈦的特性已經很棒了,材料本身便能有效消除不當共振,因此 T2 表面無須經過其他的處理程序,維持原本「面貌」即可。

凡此種種複雜的加工處理過程,目的就是要達到理想的「resonance controll」,也就是諧振控制。Ansuz 並沒有說 Darkz 系列可以「減少」、「避免」或「抑制」承載在上方的器材振動,而是讓振動適當地傳導並加以控制,進而提升聲音表現。

用途廣泛 什麼都能墊

Darkz 系列腳墊的使用方式非常簡單,3 個一組墊在器材下方即可,它不是錐體,絕對不會倒,而且可承載的重量很高(原廠網站甚至沒提到限重),施作起來格外容易。至於該墊在什麼位置呢?一般而言,沒什麼規定,只要 3 顆能保持平衡和穩定即可,但通常最重的地方或振動最大的地方底下要墊一顆,例如變壓器下方,或是 CD 唱盤的承盤轉軸下方,都是優先可墊的位置,墊好之後再決定另外兩個的位置。

除了墊器材,Darkz 系列也可以墊喇叭,這時就要另外搭配 Darkz Feet 墊片,效果更好。Darkz Feet 是個環形墊片,用途是直接鎖在喇叭底下或喇叭架底下,然後將 3 顆圓珠放在 Darkz 腳墊上方的 3 個凹槽內,這樣子就可以把喇叭或喇叭架安放在 Darkz 腳墊上,喇叭等於是隔著珠子落地。當然,墊一支喇叭不能只用 3 顆 Darkz 腳墊,而是 4 顆,再外加 4 個 Darkz Feet 和 12 顆圓珠,一對喇叭就是上述數字再乘 2。這也是為何 Darkz 腳墊都是單顆單顆賣,需要幾顆就買幾顆,使用更具彈性。

再來就是試聽了。為了更容易辨認 Darkz 調諧振動的效果,我打算用 CD 轉盤做測試,因為 CD 轉盤不僅會有和一般插電器材相同的電子電路振動噪訊,它還有馬達、轉軸和雷射拾取機構,運作時的振動更大,如果 Darkz 有效,效用應該會更顯著,因此我把公司的 North Star Design Model 192 MKII 轉盤帶回家,在熟悉的環境試聽,其他搭配的器材包括 Audiobyte Black Dragon DAC、EC 4.8 前級、NuPrime Evolution One 後級和 Aurum Cantus Grand Harmony 喇叭。

低頻的提升最鮮明

三個等級的 Darkz,我從入門款 C2T 開始試,依據對 Ansuz 的經驗,它不同級距的產品之間都有明顯差距,只要 C2T 對聲音有提升或改變,我相信另外二款的效果一定會更好。

試聽所用的音樂是 Naim 的「True Stereo」,這張專輯有個很大的特點,就是錄音時只採用雙麥克風做單點收音,在具有自然殘響的空間中錄音,藉此模擬人耳聽到的聲響效果。雙麥克風收到的聲音直接錄成立體聲,過程中沒有混音或潤飾,所以「True Stereo」呈現的應該是最自然、真實的殘響和空間感,但也因為如此,錄音師無法在後續針對單獨的聲音進行處理,如果系統調校不夠理想,就不容易聽出好的層次感與分離度。
       
播放第 1 軌《Jump St(u)art》,當中所用的配器包括薩克斯風、Double Bass 和鼓組,後面再加入鍵盤。這首曲子有許多時候 Double Bass 和鼓的節拍是重疊的,加上空間殘響較長,而且部分薩克斯風旋律又落在差不多的頻段,讓低頻不太容易辨認,但這樣的狀況在墊上 C2T 之後隨即獲得改善。墊了 C2T 之後,三個部分的改變讓低頻層次變得更清晰,第一是音色的質地紋裡交代得更清楚,將 Double Bass 撥弦的壓按感和鼓棒擊中鼓面的敲擊感呈現出來,聲音就有了分別;第二是低頻更凝聚、收斂,音像輪廓變得更清晰,就可以感受到 Double Bass 顆粒和鼓聲的規模及位置有所分別;第三則是聲音背景變得更黑,聲底更乾淨,空氣也好像變得更清爽,殘響沒之前那麼濃厚,自然更容易辨識低頻的層次了。

除了低頻的清晰度和層次有所提升外,我還發現 C2T 也改變了音場形貌。原先沒墊 C2T 時,前方的音場形體比較接近金字塔狀,低頻最寬闊,中頻稍微往裡靠,中高頻以上最窄。墊了 C2T 之後,音場則變得比較像柱型,讓低頻更為凝聚收斂,中頻不變,高頻更為輕鬆飄逸,而且高度往上拉,音場重心變高,整體而言聲音變得更為輕盈。上述這些變化雖然不是躍進式的改變,但前後比較個幾次之後就能體會出來。

音色更添潤澤感

接著倚級而上,換上中階的 D2T,同樣聽「True Stereo」第 1 軌《Jump St(u)art》,此時可以感受到提升幅度比 C2T 更顯著,開始有跳級的感覺了。大致而言,C2T 的提升方向和 D2T 是相同的,包括低頻的輪廓與層次、質地紋裡的交代、空間形貌、空氣感...等,但 D2T 提升得更多,因此 D2T 在提升低頻表現的同時,還會帶來更飄逸、鮮活的氣氛感,整體的聽感變得更輕鬆,空氣更通透,音樂畫面更有寫實感。相較之下,不墊 D2T 時,落差自然也變得更大,低頻混濁,殘響停滯,聲音顯得僵硬、沉悶、呆板,讓我只想趕快把 D2T 墊回去。

不過,這時我墊回去的不是 D2T,而是更高級的 T2,得到的提升再升一級。此時聲音再往清晰前進,薩克斯風聲線的形體則更浮凸、清楚,質地更通透,貝斯共鳴聲的尾韻更清澈,質地更乾淨,而且顆粒感更明確,感覺琴弦好像繃得更緊了。不僅如此,音場更往中央凝聚,低頻更收束而清晰,因此更像柱型結構,不僅高度、寬度更清楚,深度也跟著更好。除此之外,T2 還多給了一項好處,就是在音色上多帶了一絲溫潤感,它讓薩克斯風聽起來更柔美,氣質更斯文,共鳴的鼻音更豐潤,質地更有韻味。這算是美感上的增添了,果然是要多花錢才能得到。

墊了就提升 沒有副作用

C2T、D2T 和 T2 依序聽完,可以清楚發現,Darkz 系列墊材每升一級,提升效果升一級,清晰度也更增一層,錢並不會白花。不變的是,C2T、D2T 和 T2 並不會造成原系統音色上的改變,並無增色或添味,而高、中、低三頻的比例只會變得更好,不會更差,所以聽起來絕對不會有聲音更透亮、乾淨、清晰,卻連帶變薄、變利或變尖的情況發生。

提升系統聲音表現的方法很多,可以靠升級器材或線材,可以靠精心調整喇叭擺位,可以靠妥善的空間處理,可以靠整治電源,也可以靠選對墊材,例如 Ansuz Darkz 系列,這些方式各有其效果,也各有優缺點,Darkz 系列的優點則是沒有副作用,不會解決了問題又造成問題,而且很容易施作,幾乎任何器材都能墊,即便器材升級,你還是可以把它留著,常常久久用下去。

u audio tw

xerxeshowie 發表於 2021-8-30 11:29

xerxeshowie 發表於 2021-8-30 10:52
Ansuz Darkz C2T / D2T / T2 Review

Ansuz 創立者 Michael Borresen 真是個天才般的人物, ...

{:6_130:}

QUALITON X200 Review

http://www.hifi388.com/%e6%93%b4%e9%9f%b3%e6%a9%9f/audio-hungary-qualiton-x200/

xerxeshowie 發表於 2021-8-30 12:50

xerxeshowie 發表於 2021-8-30 11:29
QUALITON X200 Review

http://www.hifi388.com/%e6%93%b4%e9%9f%b3%e6%a9%9f/audio-hungar ...

{:6_130:}

丹麥名家之作: BØRRESEN Acoustics全新「Z」系列喇叭發表會

丹麥喇叭品牌BØRRESEN Acoustics不久前推出了全新Z系列喇叭,由台灣代理愛樂音響引進後在上週正式舉行發表會,說明此系列喇叭的技術核心。Z系列一共有4款不同體積的產品,分別為Z1書架喇叭、Z2、Z3與Z5落地喇叭,BØRRESEN Acoustics Z系列仍然延續High-End級產品定位,採用獨家特殊技術與高水準品質打造而成,而且兼顧運用靈活性,適合更多的用家使用。

發表會中動態發聲的主喇叭便是BØRRESEN Acoustics Z5落地喇叭,身為此系列中的老大,可以從他身上看見設計全貌與運用的元素。

不容妥協的領頭羊
Z5採用2.5音路設計,具有1個BØRRESEN Acoustics的招牌鋁帶高音,以及2個4.5″和4個8″的中低音單體,頻率響應標示為25Hz~50kHz,效率值為90dB,顏色有黑緞面或白緞面。喇叭高度為151公分、寬度23公分、深度為70公分,仍然維持設計師Michael Børresen喜愛的高深而窄面的設計。BØRRESEN Acoustics的高音單體、中低音單體都是自行設計開發,並非向單體廠採購現成品修改,箱體設計上也有其獨特巧思之處,老玩家應該能看見其特別之處。

自行設計的單體
BØRRESEN Acoustics高音單體一向採用鋁帶高音且是全新設計,透過有限元素方法(finite element methods)優化線性度,優異的磁通量場設計達到高效率與線性表現。整體效率達到94dB,工作頻率範圍為2.5kHz以上,振膜輕達0.01公克,可產生極為快速的振動,能達到最精緻的細節重播,而且擁有優異剛性能處理極高的瞬態高峰,同時能保持人耳的耐聽能力。

中低音單體振膜在厚度達4mm杜邦™ Nomex®纖維蜂巢音盆兩邊使用了非常厚的碳纖維,這與F1賽車的複合式結構非常類似,達到最堅固及最小的重量,僅有5.5g。Z系列的磁鐵為全新設計,使用8mm的聲圈,其電感值只有0.06 mH,透過將磁場線性化,單體更容易受擴大機控制。分音器部份採用與高階0系列相同的元件與並聯分音器(parallel crossover)架構,角錐為Ansuz Darkz(三顆鈦圓珠)的產品。

選配低溫處理,高端玩家的選擇
BØRRESEN Acoustics同時提供更要求完美的玩家進階選擇,能夠選配經過低溫處理版本(Cryogenic Treatment Edition)的元件,將喇叭中金屬部件經由低溫處理進一步增加導電性,經由處理過的金屬晶體結構會進一步收縮,產生金屬結構上的變化,會對聲音產生良好的影響。低溫處理為選配,費用由美金5,000~10,000元不等,依照喇叭型號有所差異。

照片中為0系列單體,其元件結構與設計和Z系列大同小異。

在Z系列的底座上採用Ansuz Darkz角錐。

箱體的側面留有特殊的高音導波孔,藉以釋放內部氣壓的堆積。

喇叭背面同樣採用導波設計。

至於官方售價也在今日一併公佈,以下價格為美金單位,Z5 – 49,500元,Z3 – 27500元,Z2 – 20,000元,Z1 – 12,000元。接著看另外三對喇叭的實際照片。

Z3落地喇叭,採用2.5音路設計,1個鋁帶高音單體,1個4″中低音單體,2個8″中低音單體。

Z2落地喇叭,採用2.5音路設計,1個鋁帶高音單體,1個4.5″中低音單體,1個8″中低音單體。

Z1書架喇叭,採用2音路設計,1個鋁帶高音單體,1個4.5″中低音單體。

my hi end tw
頁: 412 413 414 415 416 417 418 419 420 421 [422] 423 424 425 426 427 428 429 430 431
查看完整版本: https://twitter.com/xerxeshowie1< Active Over 102.xK Twittes !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Post76玩樂討論區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 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Post76玩樂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 。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