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nial 時代偽證者》 小評, 少透
本帖最後由 kl122002 於 2017-5-1 21:25 編輯如果未來一天忽然有人說, 香港在二戰時沒有發生過淪陷的3年8個月出的慘況, 是因為沒有證據證明, 如有任何受難者指證, 證物等等, 你信嗎?
其實這件真事是發生在千禧年, 一件在英國審理是否有德軍集中營的案件.
因此也沒有什麼劇透的地方. 案件是可以上wiki上找.
或者當時覺得是謊唐, 但後來我讀了原書 History on Trial: My Day in Court with a Holocaust Denier. 再看了這部電影, 覺得原來真是可以很危險的一件案件.
看罷, 很久沒叫我這麼的去想如此的事.
英,美兩國的電影就算文戲有很不同的style
美式近年是有種流行把一切事物"前面出現, 後面使用/解釋" 的技巧. 是以前讀書時常說的首尾呼應. 片中必然摻一點點其他事物, 也可以說是幾多旁枝小節.
英式的就是把故事以最簡單的時軸上行走, 沒什麼太多的"前借後用"的情況去帶動一件事.
在這套Denial 中, 就是這樣. 加上電影當中是細緻, 道具上沒明顯的穿疏時候 (美式的就間中有), 情感上不覺有強力的煽動感.
拍攝的角度 / 構圖, 加上演員的表情 (特別是Timothy Spall , 間中在劇中的門縫, 窗前窺視時的目光) 給我一種不可言喻的震攝.
女主角起初的強烈感情我覺不少人都會認同, 然而當中的轉化, 猶其是透過法庭官司中的舉證, 慢慢的轉變顯得精緻.
這是一部官司片, 沒有一點血, 性, 愛, 更沒有一點令人覺骯髒手段的地方,
是在重覆地說:我們都知對方是在否定歷史, 不過我們更要證明他的否定是不存在真實的理據.
是一個個人的名譽目的, 還是背後還有更大的意圖?
法官在結案時的巧妙問題, 也是叫人一再沉思 : 如果這個人的信念令他覺得是正確呢 ?
這不是一部便宜的電影, 也不是一部容易看得明的電影, 但卻是一部警世的電影.
近這些年香港已有不少很不可思議的說話, 叫人去接受同時, 也意圖扭轉記憶, 甚至另立質疑的觀點抽走一些本無定立場的人.
言論自由是可貴的, 但不是可以隨便而不負責任地說假話, 製造偽認知/事實.
此等說話即使都知是假的, 那麼就更是要有證明此偽說法當中的不當的地方, 不存在的地方, 又或者是錯誤之處.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