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人敵卡
發表於 2017-1-18 20:34
本帖最後由 粗人敵卡 於 2017-1-18 20:36 編輯
仲有danny chan{:1_347:}
等待您DSD版
91紫色個體演唱會2016 reissue版
呢兩個復刻算滿意
91紫色個體演唱會紀念意義大於音質{:6_165:}
其實仲有幾隻復刻
不過聲就唔夠等待您好
唔係味精聲,就係聲音太衝
e.g. 深愛著你 SACD CD層
粗人敵卡
發表於 2017-1-18 20:41
alan就很可惜
得一隻24K版暴風女神
吻別係成隻碟最靚聲嘅歌
唔知係咪小弟鐘意弦樂編曲嘅歌
粗人敵卡
發表於 2017-1-18 20:45
講起華納天龍CD
呢兩隻雜綿一定要提
vol. 1最靚聲係真我的風采、摘星
vol. 2係疾風
奇怪兩隻都無太極同王傑啲歌
(幕後musician唔計)
HenryYuan
發表於 2017-1-19 12:04
本帖最後由 HenryYuan 於 2017-1-19 12:40 編輯
http://lsolive.lso.co.uk/collections/frontpage/products/beethoven-symphonies-nos-1-9
呢套 Beethoven 1-9交响樂 6SACD 網購只賣£19.99......... SACD層非常靚聲.. 強力推介
LSO Live aims to deliver listeners with the highest quality, most realistic audio experience. SACD Hybrid offers the opportunity to get even closer to the feeling you get from the best seat in concert hall, with sound reproduction that is almost totally transparent.
仲有多種 Download格式..
NativeDSD, is our name, defining the objectives of this download service site. But, what exactly does that mean?
The word "Native" in NativeDSD Music means offering music files that are sourced as early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as possible. The key word is Native. Unlike the majority of download service sites today,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 NativeDSD offers only DSD Edit Masters, sourced from DSD session recordings, and not ripped files from optical media. The much abused term “Studio Masters” has little relevance when the source of a sites download file is from the same optical media available to the consumer.
To put this into perspective, this is most important for recordings that contain the fragile low level spatial and instrument detail content of acoustic recorded music. That is music recorded in an acoustic space at the highest technical level available, with the intent of transporting the music performance to the listeners’ room at the highest degree possible.
https://www.nativedsd.com/information/about-dsd
HenryYuan
發表於 2017-1-23 11:25
本帖最後由 HenryYuan 於 2017-1-23 11:30 編輯
啱啱睇完, 全力推介好歌舞劇, CD係亞洲版, 音質OK,HK$99 @ HMV
外國版應該會好D, 如果有BD就excellent
HenryYuan
發表於 2017-1-27 19:45
肥媽翻出CD,但係吾知點解撘 Raiads,音質幾好,值得支持
HenryYuan
發表於 2017-2-7 12:39
粗人敵卡 發表於 2017-1-18 20:34
仲有danny chan
等待您DSD版
91紫色個體演唱會紀念意義大於音質 X 2
最緊要唱片公司肯出多D舊碟
HenryYuan
發表於 2017-2-9 11:31
本帖最後由 HenryYuan 於 2017-2-11 15:09 編輯
羅文, 好歌獻給你, 音質有驚喜, $65 超低玩 / 幾許風雨 DSD 金碟就少少尖聲, 都係$65 無蝕底,
最喜歡的三首歌
1) 幾許風雨
2) 獅子山下
3) 好歌獻給你
HenryYuan
發表於 2017-2-15 11:38
本帖最後由 HenryYuan 於 2017-2-15 11:44 編輯
借文 https://www.facebook.com/pg/richcolninfo/photos/?tab=album&album_id=1141571545858317
各種常見發燒CD品種, CD, HDCD, XRCD, SACD, LPCD 詳細解釋
廣義上來講,CD(英文Compact Disc的簡稱)是一種光存儲介質,在這個小型化的緻密光碟上,可以存儲音訊、視頻、靜態圖像、資料等一切以數碼訊號為狀態的儲存檔,但從狹義來說,我們一般說CD,其實就是指音樂光碟(聲頻CD):上面儲存有聲音訊號軌道。隨著發燒群體對音質的不懈追求,普通CD唱片已經過了很多改進:24K CD、HDCD、XRCD、SACD、DSD CD、LPCD、JSRM CD、DVD-audio等許多更加靚聲的音樂載體已經出現,現在就給入門級的使用者簡單介紹一下這些音效卓越的發燒CD品種,有機會的朋友不妨親自去嘗試一番。 現在主流CD唱片的採樣頻率為44.1kHz,16比特量化(25年前索尼和飛利浦制定的CD紅皮書中明確規定)。理論上的頻響範圍是 20Hz-20kHz、動態範圍在90dB左右,訊噪比一般也不低於90dB。由於普通CD唱片的採樣頻率過低,量化的比特數也不夠高,所以聽感上會有聲 音粗糙生硬,缺少豐富的高頻訊號,整體的空氣感和音場再現不太好等缺點。對於追求音質的發燒友來說,普通CD的音質已經很難滿足他們挑剔的耳朵了,市場需要一種音質能得到可觀改善,價格也能普遍承受的高級CD品種,在這種情況下,HDCD應運而生。 HDCD 是英文High Definition Compatible Digital(高解析度CD或者高精度CD)的簡稱,誕生於90年代初期,當時的美國太平洋音響微音公司(Pacific Microsonics)研發了HDCD技術,並受到了國際音響界的極大關注和重視,美國RR(Reference Recoding)唱片公司率先推出了編號為RR-S3CD的HDCD樣片。HDCD與普通CD比較,採用的是18比特的錄音方式:16比特為普通全頻帶數碼錄音,另外2比特是通過專業設備記錄的高頻與超高頻訊號(包含有豐富的相位資訊),在隨後進行的母盤製作過程中,將全頻帶部分壓縮成為14比特,然後相位專用的2比特單獨記錄,最終壓制成HDCD唱片。 這種獨特的製作工藝決定了HDCD必須在有專門解碼器的CD機上播放,普通CD機只能讀出14比特的全頻帶音訊訊號,丟失了很多豐富的資訊,動態範圍只能達到78dB。在具有HDCD解碼功能的CD機上,由於讀出並複合了2比特的相位和高頻訊號,所以音質清晰細膩、動態範圍寬廣、有著極高的訊噪比。HDCD最 大的悲哀是“生不逢時”,因為HDCD的播放設備是從20世紀90年代末期和21世紀初才開始大量上市的(相信很多網友對一些DVD播放機上的HDCD標識記憶憂新),此時SACD和DVD- Audio這兩種劃時代的CD唱片已經先聲奪人了,再加上DG、EMI、DECCA等唱片巨頭不再看好HDCD,這種唱片的數量現在已經越來越少。 完美的16比特 CD 的 XRCD XRCD(Extended Resolution Compact Disc 超解析力CD),雨果唱片風靡一時的黃紅英《初次嘗到寂寞》的XRCD版本,那種珠圓玉潤的質感真是讓當時還在聽磁帶的人目瞪口呆。這種發燒靚碟竟然可以用普通CD機播放,而不像HDCD和SACD需要專門的硬件解碼。但令人惋惜的是,由於製作費用過於高昂,生產該種唱片的日本JVC公司已經於2006年停止了這種唱片的供應。曾經有人說XRCD是迄今最完美的 16bit CD,並預言XRCD是“後CD時代”的“末代皇帝”,看樣子是靈驗了。不過話說回來,XRCD的停產是正常的,因為它只是普通CD的一種極致延伸,當16比特的錄音技術瓶頸被突破後,這種過渡性的產品必將消亡。 XRCD 曾經還細分出了XRCD2、XRCD24等小類,但是其基本原理都是相同的,這種1997年日本JVC公司開發研製出來的獨家技術開創了錄音硬體、理論的新境界。JVC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時基誤差(Jitter),開發出K2介面,包括了Mastering設備、製造工序、硬體與理論等多方面成果。在數碼化過程的開始,JVC先把訊號儲存在Sony的PCM-9000 MO光碟上,然後進行一連串的K2編碼以及K2刻盤、壓片,全由JVC原廠進行,透過SDIF-2傳輸,整個過程中,JVC在時鐘位元準確度與電源淨化上也下了功夫,K2所用的20比特,128倍超取樣A/D轉換,動態範圍可達108dB,總諧波失真-96dB,有效頻寬範圍內頻率誤差小於0.05dB。由於 XRCD的錄音處理技術還是在目前的CD標準範圍之內,這種追求極致,不惜工本的方法使得XRCD發燒碟的價格都過於昂貴,再加上現在XRCD已經停產, 所以它更多意義上成了一種收藏品,品種會越來越少。 SACD終成為王者 SACD 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革命性發燒CD品種,它還是由以前CD標準的制定者:飛利浦和索尼共同研製(1999年聯合發佈)。SACD全稱是Super Audio Compact Disc,它的採樣頻率為2.8224MHz,是普通CD採樣頻率的整整64倍!由於SACD採用的是DSD(Direct Stream Digital)數碼音訊技術,從頭到尾都是1Bit形態,不需任何轉換,這與普通CD採用的線性脈衝碼調制PCM(PULSE CODE MODULATION)相比有著極高的傳真度。此外SACD採用了PSP PIT SIGNAL PROCESSING,即PIT訊號處理技術對版權進行了保護,所以目前還很少見其盜版,這一點也深得各大唱片公司青睞,對SACD的支持力度很大,尤其是古典唱片工業的巨頭紛紛發行了新老唱片的SACD版。硬體方面:歐美和日系發燒器材廠都推出了價格不菲的SACD播放機(SONY、馬蘭士、金嗓子、 Meridian、Krell),這對SACD來說無疑是高速發展的溫床。 SACD 目前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純粹的SACD,除了專用的SACD播放機之外,和任何一種播放機材都不相容。還有一種複合盤式的SACD:下層是SACD訊號, 上層是普通CD(典型的單面雙層式CD),這種複合盤的SACD在普通CD機上就可以播放,但唯讀上層的訊號。SACD的記錄格式有兩種:一種是雙聲道格式,另一種是多聲道(6聲道)格式。目前來看SACD唱片的價格很高,專用的SACD播放機也很貴(最低價也得近萬元),這給它的普及帶來了一定的阻礙。 小眾化的靚碟 雨果LPCD 面對鋪天蓋地的數碼音源,老燒們念念不忘的是模擬時代的LP唱片(Long-Playing 即黑膠密紋唱片),雖然LP在技術指標及耐用程度上不如CD唱片(主要表現在訊噪比差、頻響不夠寬、動態小、失真大等),但LP唱片那溫潤甜美的音色、極高的聲音密度和極強的空氣感確是數碼音源一直比較欠缺的,一般認為這種現象是由於CD唱片在製作過程中反復的數模轉換造成的,針對這種音質劣化,著名錄音師、雨果唱片的創始人:易有伍先生根據自己30多年的音樂造詣和20多年的錄音經驗研發了LPCD:一種能在普通CD載體上得到LP模擬音質特色的發燒 CD品種。 一般的唱片製作都要經過:母帶--母盤CDR--玻璃母模--金屬母模--壓碟--CD這個過程,但雨果以損失最少的方式直接從母帶轉成CDR,每張 LPCD的製作其實就是直接以製作母盤來做成CDR。LPCD的規格目前有LPCD 33和LPCD 45兩種,前者是經特別處理的CD,後者是母帶直刻的CDR,據說LPCD33的音質就已經超越了XRCD和HDCD了,LPCD45更是極品靚碟,但用戶的CD機必須支持CDR的播放。雨果現在發行的LPCD45系列裡面都有二張CD,一張是正常的CD版本,一張是讀取深綠層的最高規格CDR版。 LPCD由於對CD邊緣經過了精益求精的處理,所以減輕了CD伺服系統的工作壓力和訊號失真,更進一步的提升了音質。
HenryYuan
發表於 2017-2-15 11:55
分享
https://kknews.cc/zh-hk/essay/pg2q68.html
復刻版黑膠到底是買,還是不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