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露華爾街黑幕,同全球金融體系對賭《沽注一擲》
本帖最後由 alleelarry 於 2016-1-21 21:22 編輯改編自中美國暢銷小說《The Big Short: Inside the Doomsday Machine》,用光與影揭開舉世震驚的金融隱秘,狠狠踢爆華爾街的黑暗內幕,指出2008年次按引起金融海嘯的來龍去脈。
小說作家米高劉易斯(Michael Lewis)本身是經濟碩士,曾在投資銀行所羅門兄弟倫敦分公司當債券交易員。之後他所寫的暢銷書 Liar's Poker : Rising through the Wreckage on Wall Street《老千騙局》更被《福布斯》評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20部商業書籍」,可見作者對經濟金融有相當深的認知,而今次在《沽注一擲》指出華爾街黑幕,專家的欺騙手法,銀行及金融業黑箱作業,所引發的迴響絕對嚇人一跳。
較早前也有好幾套講及2008年金融風暴的電影,如果大家對2008年次按沒什麼概念,建議先睇《Capitalism: A Love Story》或《Inside Job》,兩套電影同為記錄片,記錄了金融風暴後受害人的生活,訪問前銀行、投資、對沖基金從業員,從不同人士口中道出所謂經濟專家不為人知的一面。當中也深入淺出講解何為次按?何為 CDO?當中銀行與銀行、保險業、基金及政府之間的黑暗交易。而這兩套記錄片加《沽注一擲》成為一套完整的2008年金融海嘯事件前因後果。
《沽注一擲》所講及的是2008年金融風暴爆破前,投資經理米高布利發現所謂 AAA 級的地產市場其實充滿泡沫隨時崩潰,與老闆討論後被認為他發神經。米高走訪多間銀行堅持買入對沖,同行認為米高分析錯誤,但抱著有人送錢來的心態大量買出與米高對賭。當中吸引了銀行家韋納、對沖基金經理馬克及個人投資者注意,3方人碼各自參與了這場與全球金融體系對賭的賭局。
作者用3個不同層面 (投資經理、對沖基金經理及個人投資者) 串插整個故事,用不同身份接觸金融體系。個人投資者資金未達門檻,縱使洞悉先機亦未必可分一杯羹,跟銀行接觸時所遭受的冷言冷語,狗眼看人低的嘴臉,要靠前銀行家打通人脈網絡、鋪橋搭路才能打開投資大門,當中完全表現了投資界高人一等的心態。
投資經理發現地產市場不穩,與老闆、投資者多番解釋亦被視作發瘋,堅持賣出所有CDO,買入看淡股票基金,估計2007年將會下挫的股市因金融界多番作弊而拖延至2008年發生,當中的人士角力、投資者反轉豬肚,演員 基斯頓比爾 演技無容置疑,有點自閉的投資經理,不按常規、堅信自己的決定,縱使收到大量投資者及老闆的咒罵依然堅守決定,當中打鼓發洩一段表演精采。
對沖基金經理算是金融體系投資一環,但當收到銀行家游說加入時,因為不相信銀行家所講的問題,親身走訪房地產市場、訪問按揭公司、了解按揭人種類,發現所謂的按揭借貸全無任何依據,如此不負責任的按揭借貸根本是死路一條。回到公司以為可以提醒上司重視問題,所受到的對待亦如投資經理米高一樣被人恥笑。演員 史提夫加維 絕對係全片最大亮點,火爆又矛盾的性格發揮的淋漓盡致,後段為了要教訓作弊的金融公司,遲遲不賣出對沖基金,演技的轉變超晒班。
金融界可以說是全球精英雲集,如此嚴峻問題為何會存在?為什麼大型銀行不理會,任由次按危機發生及爆破?在對沖基金經理與投資主管交談下得到可怕的真相。
先開始解釋少少經濟及次按,方便大家了解。
次按(次級貸款或次級按揭), 信用評級較差、無法從正常管道借貸的人所提供的貸款。例如無固定工作、無抵押品,貸款利率比一般高(基於借款人無法償還的比例較高)。正常一般貸款公司須要查核償還能力才計算借出金額,但貸款公司抱著有單有佣金心態,那管是一個脫衣無娘同時供5層樓、別墅,照樣批出金額。而且貸款公司將按揭貸款包裝成資產抵押債券(MBS)賣給銀行收取高厚利潤。而借款人心態更短視,樓市升得快轉手便賺一桶金,全不理會每月夠不夠錢供樓。當樓市下趺時,樓賣不出去,錢不夠供款,收回的樓房抵押不了借款,引發了整個金融借貸骨牌效應。
CDO債務擔保證券。原意是將不同類型的投資產品集合(當中包括MBS)分散風險,有如保險。但 CDO 當中的結構性投資產品,有什麼成分?是屬於高風險低風險?CDO 的評級及透明度變得很重要了,因為每一隻 CDO 中有什麼成分完全掌握在投資專家手中,而大部份投資者只會簡略看一下成分,再看標準普爾的評級。當專家將大量次按放入 CDO 說成低風險高回報,再跟標準普爾合作定個 AAA 評級時,投資者相信了吧。當大家以為 AAA 級 CDO 穩如泰山,但原來只是假象,投資不但收不到利潤,還因為當中的 MBS 大幅貶值時,大家都被騙了。
崩壞前再將不同類型的 CDO 捆綁成另類 AAA 級 CDO 出售(CDO中的CDO),滾存下來當中包含了多少 BBB 垃圾級別的投資組合,投資者根本無從稽考,這種不是騙案是什麼!
片中揭露了所謂的投資專家、評級機構如何黑箱作業,為了每年豐厚的佣金分紅無視規管批出借貸,標準普爾 評級機構給出不正確的投資等級。投資機構用大量專業又難明的術語誤導投資者,明知市場快爆破用更多手段將風險轉移到投資者或小市民身上,為自己取得最大利潤,而爛攤子早就計算好由政府接手,由市民承擔。
最後,如果經濟類電影非閣下杯茶,你可能會覺得沉悶。但如果你想了解2008年次按金融風暴的來龍去脈,想認清銀行界的卑劣行徑,《The Big Short》不會令你失望。片中也串插了少許輕鬆搞笑位,但好不好笑看個人了。最後再提一次,有心入場觀看的朋友,先看《Inside Jobs》打底,了解一下這次金融風暴的影響,當你有大概認知時再看《沽注一擲》,你會非常討厭虛偽的金融界高層。
影片指數: 7.5/10分
喜歡金融既我呢套真係好有興趣入場睇,不過最近太忙無時間 {:6_126:}
(Post76 Android 手機版送出)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