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trickwong
發表於 2018-10-10 12:14
本帖最後由 patrickwong 於 2018-10-10 12:20 編輯
Hi-8 metal tape 初出時真是非常貴, 當年(約1990年)一盒120分的錄影帶如果沒有記錯是要HK$200, 我通常一次買五盒(一個纸盒), 要過千元, 現在還有一盒全新的呢。
分享一段歐遊時拍的片, 1990年的手提攝錄機可以有這樣質素的畫面已經很滿意了. 這是多年後用差一些的攝錄機放回那些舊帶轉成數碼化 video file 的畫面, 錄影帶放了超過20年已經變了, 很多都有 dropout, 畫面有極多噪音甚至畫花了一樣, 當年拍回來用原機播畫質真是很靚的。
1991年到歐洲旅遊, 來到德国的新天鹅堡, 門外已是在等候進入城堡參觀的一條長長的人龍(當年沒有網上預售門票), 大人還可有耐性的去排隊等候, 小孩子就要自己找方法去消磨時間了。 (在沒有電子遊戲的世界下!):
JBYbTtomrm0
old8woman
發表於 2018-10-10 13:11
MD"mini Disc 初出時也是非常貴,當年60分鐘的已經要100元,74分鐘更要120元{:6_142:}
old8woman
發表於 2018-10-10 17:00
patrickwong 發表於 2018-10-10 09:37
雖然說CrO2鉻帶有低噪音的優點, 但我當年不是用很多CrO2的帶, 並不是價錢的考慮. 我用得最多的是可以有高輸 ...
如果我冇記錯Maxell ,"UDXL-I"是可接受錄音電平最高的卡式帶(+6.1dB)
一般而言,卡式帶可接受高於0dB的Recording Level(一般VU表上最多+3dB)
但甚少可高於+3dB的(數碼錄音絕對不可超過0dB)
話雖如此,把唱片聲音記錄在UDXL-I上,它永遠都只是黑膠唱片的翻版
聲音差過黑膠唱片(即使你的卡式座是TEAC Z-7000)
patrickwong
發表於 2018-10-10 17:23
今天找出了幾盒當年的 cassette tape。
其中一盒錄了 Kreisler 的小曲, 未有電腦之前會用打字機打印曲名, 電腦年代開始用打印機, 那還是針頭的打印機, 可能有些人都未用過。
old8woman
發表於 2018-10-10 18:23
把黑膠唱片翻錄在卡式帶上,其實也是香港人集體回憶的一部份
tlsk
發表於 2018-10-10 19:06
當時錄音座仲未有淡入淡出就要用耳筒來收聽三磁頭錄音效果,同埋夜蘭人靜的時候,
錄音是特別靚聲的.估唔到呢個耳筒仲work,㗎仔嘢唔講得笑,
old8woman
發表於 2018-10-10 21:21
本帖最後由 old8woman 於 2018-10-10 21:22 編輯
tlsk 發表於 2018-10-10 19:06
當時錄音座仲未有淡入淡出就要用耳筒來收聽三磁頭錄音效果,同埋夜蘭人靜的時候,
錄音是特別靚聲的.估唔到 ...
盒TDK SA C-60仲保留到今日{:6_193:}
tlsk
發表於 2018-10-10 21:48
呢餅帶係當年買Technics錄音座時附送的試音帶,真係特別好聲㗎!
patrickwong
發表於 2018-10-10 22:54
本帖最後由 patrickwong 於 2018-10-10 23:23 編輯
old8woman 發表於 2018-10-10 17:00
如果我冇記錯Maxell ,"UDXL-I"是可接受錄音電平最高的卡式帶(+6.1dB)
一般而言,卡式帶可接受高於0dB的Rec ...
不要說是 Cassette tape, 就算用到 Open Reel 也只是黑膠唱片的翻版。當年其實我還買 Cassette Deck 都真是身痕, 因為我已有一部 National (Panasonic) Hi-Fi Stereo VHS 錄影機, 用 VHS 錄音比 cassette tape 好很多, 而且我那時已經買很多唱片聽, 很少錄帶聽了。
patrickwong
發表於 2018-10-10 23:23
tlsk 發表於 2018-10-10 19:06
當時錄音座仲未有淡入淡出就要用耳筒來收聽三磁頭錄音效果,同埋夜蘭人靜的時候,
錄音是特別靚聲的.估唔到 ...
三磁頭錄音座對錄音真是很有幫助, 當年我還特別做了一個簡單的 signal generator, 幫助調較右左聲道的電平及 bias 微調等, 最後當然以即時聽回錄下的音樂為準。
不知有沒有人留意壓着錄音帶到磁頭的那片小小 pressure pad, 原來都會影響音質, 有些 cassette tape 就只是隨便一片軟墊加金屬片便是, 好的 cassette tape 會做得精緻很多, 有時會換 pressure pad 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