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celot 發表於 2015-8-20 12:30

四十七研究所 - 第一章

CD轉盤為什麼會加裝suspension?
坊間用來固定CD mechanism 的方法有很多,以top-load的SANYO盤為例,一般低端的做法是用回原裝的綠色軟膠,然後用螺絲柱固定,簡單方便預位,還能確保轉盤不會因輕微震動而跳線,例子有stello;高階一點會像CEC的皮帶盤般,重新制作盤底,然後用獨立固定的摩打去轉CD;然而一般來說都是一種"軟式"避震,用手去按下盤底會發現整個盤都可移動,CEC的更要常常用水平儀去檢查皮帶有否老化,用家轉碟時會輕易發現,然而這種結構的存在,雖可有效令讀碟穩定,但卻會影響聲音緊緻的程度。



小弟幾年前用一部ELEKIT TU878CD做實驗,入面是一個SANYO的膠底discman,輸出加裝了膽buffer的diy kit。原裝時是用了綠色軟膠加塑料螺絲柱,我出於好奇把它們換成鍍鋅銅柱,再用介子迫死整部discman,發現無論分析力,線條感都更為"沈穩",沒有之前朦朧而大件的聽感,整體輕盈多了,這比在輸出端換電容電阻的變化更為顯著,我也在那時確信了47lab的調音哲學,是以金工為主軸的。



47LAB 在所有CD轉盤中,沒有絲毫"軟式"的suspension, 除而代之是用精準的螺絲孔, 用各式金屬件去穩固轉盤: Flatfish 用了一整塊鋁CNC去穩住轉盤; shigaraki 用了4支金屬柱去固定轉盤; 47 treasure/midnight blue用了一整塊鐵屈成支架去穩住轉盤。除了沒有用任何彈弓軟膠外,連接機殼底的只有一塊零件,增強了金屬結構的穩固程度。這一般稱為"硬式"避震的慨念某程度主導了47的聲音走向,那種細緻清晰而不乏能量感的特質,是47的CD轉盤獨有,慨念簡單,製作水平卻是超一流的,製作過47 treasure的用家大慨會懂,螺絲精準得讓人汗顏。



DIY在研究47轉盤時,應該著眼於CD轉盤的"結構"而不是CD轉盤用了"哪個牌子"或"哪個年代的收音機"。坊間仿傚47只會著眼於用料,甚至在製作clone機時只會互相抄襲,好好一台JVC收音機竟可炒賣至78,000日元,何等瘋狂,但大家有否想過,隨便放個mechanism在47的機箱中更能發揮元件的性能呢?現在47在各轉盤中都改用了TEAC的CD-ROM,是否又該炒賣一下TASCAM CD200呢?



參考網址:
- http://www.6moons.com/audioreviews/cec5/1.html
- http://hifido.co.jp
- www.audiostereo.pl
- http://www.teac.eu/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四十七研究所 - 第一章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Post76玩樂討論區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 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Post76玩樂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 。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