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收縮手機業務; 裁員7800人
據《連線》網站報導,微軟公司在當地時間週三正式宣佈,公司將對手機硬體業務進行重組,並最多裁員7800人。同時,微軟將對收購諾基亞設備及服務業務獲得的資產進行約76億美元的減值,並記入7.5億至8.5億美元的重組費用。而且,這一減記規模遠遠超過了微軟當年收購諾基亞手機業務的總支出。對此,微軟CEO薩提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通過一份備忘錄向微軟員工宣佈了這一消息。他表示:“我們的戰略正在從發展獨立的手機業務轉向打造並發展一個充滿活力的Windows生態系統,其中包括我們的自主設備產品線。短期內,我們將運營更高效、更專注的手機產品線,同時保持長期內在移動行業推動變革的能力。”
根據接近微軟的消息人士透露,微軟今後將全面收縮手機業務、減少手機型號,從一些國家退出,並大幅減少所支持的移動運營商數量。換句話說就是,微軟的此次重大調整實際上就等於在智能手機市場的競爭中開始 “揮舞白旗” 了。
棋差一著
在如今微軟和納德拉的眼中,智能手機爭霸戰已經結束了,或者說在很早已經就已經塵埃落定了。因為智能手機市場的份額早已確定,這一點幾乎沒有人會持有異議,納德拉也沒有對此盲目樂觀。但退一步來看,幾乎所有人都已經看清了這一趨勢,所以他的上述決定也頗為有些姍姍來遲。
平心而論,納德拉還有許多值得肯定的地方,比如他曾乾坤獨斷的將包括Outlook、Word這些微軟核心服務帶到了包括iOS這些非微軟平臺中。
同時,三星、HTC和其他一些智能手機廠商開始意識到一味的同蘋果展開正面競爭是毫無意義的,因為即便你設計的產品足夠出色,它的銷量也未必能比得上iPhone。其中,一個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三星的大屏Galaxy Note 4以及極具創意的Galaxy S6 Edge,雖然這兩款機型各具特色,但當人們真正要作出購買決定的時候恐怕還是會選擇iPhone。
在另一方面,相較iPhone更為廉價的Android機型則在全球許多市場更受歡迎。比如,摩托羅拉Moto E就是一款各方面表現均不錯的手機,且該設備無鎖版本的售價僅為129美元。同時,包括阿爾卡特(Alcatel)、OnePlus和Blu這些很少人聽說過的品牌也在大力推進自己的手機產線。
應該說,微軟在價格方面恐怕很難同這些廉價Android機型正面對抗。該公司此前曾推出了定位入門WP8智能機型Lumia 520,微軟表示這是一段時間內全球銷量最好的微軟產品,但即便是這款機型的零售價格也依舊無法同那些最低售價甚至僅為50美元的Android機型相提並論。
Surface何去何從
我們相信,即便微軟宣佈對手機硬體業務進行重組,並最多裁員7800,該公司也沒有完全退出手機市場的角逐,因為微軟完全有可能在未來推出一款Surface手機或者其他類似產品。就像納德拉在公司內部備忘錄中所說的那樣:“微軟將會提供一款深受Windows粉絲喜愛的旗艦設備。”
從目前各方面的資訊來看,Surface產線對微軟依然無比重要。但無論該公司未來推出何種旗艦設備,其目的恐怕都將和谷歌的Nexus專案相同,即該產品的推出不是為了提升銷量,而是為開發者提供一個全新平臺。如果一切發展順利的話,他們也希望能順便鼓舞硬體合作夥伴,並促使他們開發出一些真正優秀的產品。
然而,我們也千萬不要奢望微軟會為此投入巨額營銷資金,或者面向全球運營商展開全面鋪貨計劃。因為微軟還是希望由合作夥伴負責硬體開發,自己只負責提供軟體,而這一戰略也一直是他們的目標。
相較於上世紀90年代的PC市場,目前手機市場的複雜性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現在,可以免費使用的Android無論從技術上還是審美上看都是一款非常出色的作業系統,它在全球各個市場都已經勢不可擋。包括HTC、索尼、三星和LG這些公司雖然都是微軟的硬體合作夥伴,但這些公司對微軟平臺的興趣卻非常有限,而微軟今天的聲明也不表示這項業務將就此壽終正寢。
考慮到Android和iOS正牢牢掌控著絕大多數市場份額這一事實,即便像微軟這種擁有雄厚資源的企業也只能在智能手機拿下個位數的市場份額。那麼,現在在微軟逐步撤回資源的情況下,這家企業還能如何展開競爭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非常明顯,那就是微軟不會、也已經無力競爭。
應該說,Windows 10作業系統的成敗取決於它能否在各種設備間成功構建起一個統一的平臺,其中包括那些移動操作平臺。而如果沒有人開發Windows手機的話(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就是這樣),那麼關於Windows 10的整個計劃都將成為泡影。
從納德拉的備忘錄中我們不難看出,他認為如今的智能手機大戰已經結束,但微軟認為今後仍會湧現出許多具有相同顛覆性的全新產品類別,就比如物聯網、增強現實技術、雲計算和虛擬助手。這些技術都頗具市場前景,且微軟已經展開了全面佈局。
但一個頗為諷刺的假設是,未來的智能手機不會消失,反而會成為上述各種技術的核心樞紐所在:充當電燈和咖啡機的遙控器、成為虛擬現實體驗的載體、成為虛擬助手的控制器等等。
我們相信,未來科技的腳步已經離我們越來越近,只不過這次留給微軟的機會已經非常有限。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