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geyim
發表於 2015-4-29 00:06
chowyeung 發表於 2015-4-28 21:5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是日DIY,走左去買多個ikea木架,自己鑽孔,加層格。
過兩日再上"力架",即可完成,只花二百多元。
{:6_136 ...
師兄你好似無預留空間比Ragnarok頂頭散熱…佢好鬼熱情下{:1_343:}
Andykong
發表於 2015-4-29 03:15
本帖最後由 Andykong 於 2015-4-29 03:25 編輯
chowyeung 發表於 2015-4-28 21:5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是日DIY,走左去買多個ikea木架,自己鑽孔,加層格。
過兩日再上"力架",即可完成,只花二百多元。
{:6_136 ...
小弟以前都曾 DIY 過 HiFi 架,有小小建議和大家分享下,其實都幾難解釋下,所以我劃了個圖來 illustrate.
師兄的 Hifi 架是 圖中的 A 型,支撐力主要是幾口鑼絲,由側打入橫板。好處是易做,齊整,但從承重力學來說,這不是太理想的設計。 HiFi 架的另一功能是導震,就是將器材在運作時產生的諧震引導至架的腳再卸落地或其他承載體,這方面 A 型架也是不理想的,因為支撐點是橫向,所以諧震的波幅會被擴大。
較理想的是 B 型,這也是大部份 HiFi 架的設計基礎,鑼絲現在是直上直落,DIY 能力較高的可在每層直板的用木荀來接下面的橫板,然後有上層橫板以鑼絲固定定,但這些鑼絲其實是定位用途,保持直板垂直,承力其實是由直板頂起橫板,這比 A 型架有更大的承載能力和導震能力,較講究的會在直板最底加 HiFi 釘,再改善導震功能,而 A 型架是不適合加 HiFi釘的!
http://lh4.ggpht.com/_3ia7GPmPufg/SxaRSgnfz3I/AAAAAAAAYcA/HPrnCky6zyw/s640/PC025361.JPG
如果要將一個 A 型架加固成 HiFi 架,可採取 C 型方案,C 型的 承戴力是 3 款中最好,但導震能力卻仍是簡潔的 B 型架較優勝!
chowyeung
發表於 2015-4-29 20:07
edgeyim 發表於 2015-4-29 00: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師兄你好似無預留空間比Ragnarok頂頭散熱…佢好鬼熱情下
請問Ragnarok實際有幾厚?官網話 3.75寸,計唔計機腳?thanks
個架內格有5寸高,希望夠空間散熱,或必要時整走一塊層板。{:1_259:}
edgeyim
發表於 2015-4-29 21:58
chowyeung 發表於 2015-4-29 20:0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請問Ragnarok實際有幾厚?官網話 3.75寸,計唔計機腳?thanks
個架內格有5寸高,希望夠空間散熱,或必要 ...
計到咁盡…師兄都係走唔甩啦{:1_352:}
連機腳全高 10.5cm or 4" 1/8
chowyeung
發表於 2015-4-29 22:01
edgeyim 發表於 2015-4-29 21:5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計到咁盡…師兄都係走唔甩啦
連機腳全高 10.5cm or 4" 1/8
Thanks for the info! {:6_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