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onspacey 發表於 2015-4-7 09:15

黑膠唱片現小陽春 美銷量升52% 港HMVideal銷情回暖

本帖最後由 leonspacey 於 2015-4-7 09:23 編輯

「一個月費,無限任聽」的串流音樂受年輕人喜愛,亦令實體CD唱片銷量持續受挫。不過,更為古老兼屬「發燒級產品」的黑膠唱片銷量卻不跌反升,據調查機構尼爾遜音樂數據,美國2014年黑膠唱片銷量升52%至920萬隻,更有調查指三十五歲以下的樂迷成為黑膠銷售收入的主要貢獻來源;香港HMVideal負責人胡景邵透露,店內黑膠銷量有所上升。串流音樂受歡迎,但黑膠唱片卻能夠「逆市」復辟,有歌手認為,串流音樂可幫助用戶發掘音樂,而黑膠唱片則可享受更高音質,兩者相輔相成,或可同時成為音樂業界的「新金蛋」。

科技發達為人類帶來無限方便,但同時摧毀了不少傳統行業,唱片業便是其中一例,香港唱片業的收入由高峯期1989年的35億元,跌至現時的3億元,音樂的創意仿似被創新的科技扼殺,但仍有一群謹守崗位的音樂人默默耕耘,專注做好音樂,正如「香港搖滾之父」夏韶聲所言,「10個用download(網絡下載)聽歌嘅人,可能有6個長大後會追求更高質素嘅音樂」。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50407/19103182

{:6_142:}

leonspacey 發表於 2015-4-7 09:26

本帖最後由 leonspacey 於 2015-4-7 09:40 編輯

聲音獨特吸引捧場客


【不死原因】

科技進步並未將黑膠唱片長埋博物館,更被不少發燒友捧為「天碟」,甚至認為「識聽一定要聽黑膠」,皆因他們覺得目前數碼科技記錄的聲音,播放出來的音質仍然無法與黑膠唱片的風味相比,即使唱片及器材價格較CD或mp3等更高,聽歌不夠方便也在所不惜,令黑膠唱片有價有市。音樂人夏韶聲與香港HMVideal負責人胡景邵都認為,黑膠唱片的獨特性及衝擊力表現都較數碼音樂更佳。

音質勝數碼音樂

黑膠唱片歷久不衰,原因是其以類比(Analog)方式,直接利用唱片坑紋記錄樂曲,有發燒友認為該錄製方法令音質更圓潤,提升現場感。至於現時流行的數碼音樂,製作成本較低及容易複製,其原理是透過數據資料(Data)模仿歌手及音樂的聲波,與黑膠相比失真度較大,但亦有人認為,若數碼音樂壓縮比例較少,一般人其實難以分辨。

夏韶聲表示,如以CD唱片、網上音樂與黑膠唱片輸出比較,三者分別並不太大,只是製作方法不同,影響歌曲質素主要與錄音室能否隔音或減少噪音有關。不過他其後坦言,「係咪黑膠好聽啲呢?黑膠支針掂到條線,是有另外一種衝擊力,上網(聽歌)只是Data來的」。而胡景邵則指出,採集類比訊號的黑膠唱片聲音獨特,音質較主流使用數碼制式的音樂好。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50407/19103184

{:6_142:}

leonspacey 發表於 2015-4-7 09:32

音響降價助黑膠重生

【門檻下降】

互聯網傳送技術急速進步,同時令盜版及免費下載興起,音樂唾手可得,令傳統唱片銷售急跌,甚至連英國著名唱片零售商HMV被迫清盤結業,最終由滙友資本首席合夥人胡景邵出手,以「白武士」身份收購其中港澳及新加坡業務後,改造成一間生活概念店才告出現轉機,加上隨唱盤機入門價下跌,重新吸引年輕人購買黑膠唱碟,令唱片店重獲生機。

胡景邵接手過去專賣CD專輯的HMV後,將中環的旗艦店改造成生活概念店HMVideal,除CD唱片及Blue-Ray高清影片外,連音箱、耳機、雜誌、模型玩具及黑膠唱片等都有售賣,店內更有一個黑膠唱片專賣區。胡景邵表示,黑膠唱片重新流行,歸功於近年音響設備降價令用家入門更容易,約1萬元已可播放高質黑膠音樂。
「多合一」機兩千元起

目前在HMVideal購買黑膠唱片的人年紀較大,但胡景邵指出,年輕人購買黑膠比例亦佔兩至三成;惟CD與數碼音樂質素分別不大,加上部份黑膠會附送原曲mp3,未來的存在價值會成疑問。他計劃將HMV的CD銷售比例會由目前超過兩成,降至約一成左右。
而在旺角經營唱片銷售的威威店負責人陳綺娜表示,近一兩年播放黑膠、CD、mp3等「多合一」唱片機推出市場,入門價約兩三千元,吸引年輕人試聽黑膠唱片。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50407/19103186

{:6_142:}

leonspacey 發表於 2015-4-7 09:36

1948年美國率先發行

【發展歷史】

黑膠唱片又稱為LP唱片(Long Playing),是第一代唱片「蟲膠唱片」(Shellac disc)的改良版,於1948年由美國哥倫比亞公司首次發行,外型為直徑12吋的圓盤狀,黑膠唱片每面的錄音時間可達約30分鐘。
八十年代受CD衝擊

此錄音技術的成熟,令聽歌不再局限音樂演奏現場,由於黑膠唱片音質勝過錄音帶,令黑膠唱片大行其道。直至八十年代雷射唱片(CD)出現,黑膠唱片才告別了大眾市場;而CD自1982年面世,至今仍然是商業錄音的標準儲存媒體。

直至互聯網及mp3檔案的出現,整個音樂產業再經歷巨變。第一浪是1997年Napster面世,該文件的共享軟件讓互聯網用戶自由交換mp3檔案,當年盜版猖獗,對歌手及唱片公司帶來沉重打擊,全球音樂產業的行業總值亦由270億美元的頂峯開始衰落。
第二浪則發生在2001年,蘋果公司推出iPod、iTunes商店之後,整個音樂產業尚算撥亂反正,拉回樂迷重回正版音樂付費局面。
而串流音樂如Spotify、KKBOX、JOOX的出現,則再掀起音樂浪潮,令樂迷購買專輯與單曲的習慣,改為按月費或年費方式訂閱服務,不限次數地收聽音樂。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50407/19103188

{:6_142:}

leonspacey 發表於 2015-4-7 09:39

賣無線喇叭多過CD機

【消費轉型】

串流音樂顛覆傳統音樂市場,不但影響唱片銷售,令歌手叫苦連天,本報記者發現,市面上的CD機更可謂買少見少,各大連鎖零售店、電腦商場、影音商舖已經轉型銷售藍芽喇叭(Bluetooth speaker)、USB播放器等無線產品為主,並且正逐步取代橫行市場多年的鐳射唱片CD機。
生產商利潤較高

各大零售商轉型銷售無線喇叭,除了基於消費者主導,另一個原因就是「錢作怪」,生產無線喇叭利潤一般較高。
根據通力電子(1249)去年全年業績報告的資料顯示,新型音頻產品如立體家庭音響、無線音箱的毛利率較高,未來會計劃增加銷售新型音響產品。

雖然用CD機聽歌的人越來越少,然而黑膠發燒友仍有對舊式唱片喜愛的理由,約30歲的羅先生由2009年開始聽黑膠唱片,至今家中已存放逾千隻黑膠碟,連音響投資超過十萬元。
他認為用黑膠播放的歌曲聲線較柔,音樂感亦較強,「出街先會用電話聽,屋企一定用黑膠」。
另一名年約50歲的吳先生則表示,七十年代已經開始聽黑膠唱片,「睇住唱片封套會有滿足感,鍾意將唱針放喺唱片上嘅感覺」。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50407/19103190

{:6_142:}

yukiseto 發表於 2015-4-8 11:14

多謝分享, 黑膠唱片真係好有味道

m600 發表於 2015-4-8 16:01

謝謝分享!

阿正 發表於 2015-4-8 16:52

本帖最後由 阿正 於 2015-4-15 03:24 編輯

maybe 將來好快又到中國生產lp , 跟住老番中文lp, 本地市場中文lp 因質量參差被市場不接受......


以上只是猜測

cwyip 發表於 2015-4-8 18:23

求神拜佛 Lp 吾好Made in China {:1_331:}{:1_331:}{:1_331:}

billymud 發表於 2015-4-13 13:58

本帖最後由 billymud 於 2015-4-13 14:02 編輯

台灣經濟未起飛當年,有大量歐美 LP copy (彩膠碟 local made), 售價約 hk $1.5/隻。
香港街邊檔都有賣。{:1_352:}

今日倘Lp 大量M.I.C., 有助彩膠碟大行其道, 。好事一宗。{:1_339:}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黑膠唱片現小陽春 美銷量升52% 港HMVideal銷情回暖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Post76玩樂討論區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 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Post76玩樂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 。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