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母帶捲動 重製懷舊發燒歌 (轉載自蘋果日報)
本帖最後由 Kinane 於 2015-1-10 16:04 編輯多謝呢位師兄,2014年我最滿意,並不是環球、新力、華納所出的 SACD, 而係環球復黑王 -- 百代篇系列
不但價錢大眾化,音質相當滿意,唱片封套印刷精美,而且好多都係第一次推出CD版本,對樂迷係一個好消息。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tech/art/20141212/18965665
捲動磁帶的播放器材緩緩地轉,聽着林子祥的《三人行》,有點像墮入時光機回到過去;清醒了,才發現自己仍在欣賞近年火熱的remastering發燒歌。那光輝的樂壇歲月不再,慶幸錄音師把當年的原母帶,經篩選、修補並重新編排後,以模擬制式轉化為數碼制式再推出,令這些金曲在高清晰度基礎上,多了一份連綿浪漫感。
記者:陳國輝
攝影:潘志恆
或者你認為,發燒碟並不是近年才流行,其實自環球收購老牌唱片公司EMI之後,它也是到今年中才有機會真正接觸第一手「藏品」。好似一九八一年林子祥的《精選集》、一九八二年羅文《我的挑選》等,並將其remaster製作CD。鍾意聽發燒歌,終極目標無非都是追求原母帶音色,和無損最真的演繹,但若果只有16bit/44.1kHz規格,效果可能會到喉唔到肺。從原母帶的線性韻味角度欣賞的話,說不定會有更大驚喜。
錄音師最痛:大海撈歌
科技發達,雖則令製作音樂的時間大為縮短,同時提升效果,但今次出品的EMI發燒碟,卻近乎全人手操作。負責英國錄音室ARS系列及復刻王系列檢測與修復的錄音師龐維濱(Clement),確實是有苦自己知,他說難度最高的並不是技術,而是搵歌,「七八十年代仍用兩聲軌作原母帶,因當時雜錦碟、精選碟的製作形式是將整首歌剪下來,再補補貼貼成為新專輯,故此,他們並沒習慣將剪下來的磁帶放回原處,導致大量歌曲不知所終。」Clement要在大海中撈針,情況如同父債子還,感覺很痛苦;不過,他始終認為滿足感最重要,而大概半年之內,他已炮製出二十五款發燒碟,當中ARS系列更選擇於英國錄音,德國印製。
線性歌更連綿親切
原母帶由兩吋及四分一吋,發展到九十年代的DAT,直到現在已進化成數碼硬碟。當然,經電腦處理後,搵歌、編製的流程也變得輕鬆好多,但談到製成品,音色表現又有何區別?碟評人鄧亦晉(Joe)話,直至DAT年代,錄製方式仍然行模擬制式,其特點是屬於線性,具明顯的連綿感,圓融空間感,而且人性特質更強烈豐富,因此聽起來比數碼錄製較為親切;至於現時的數碼錄製方式,則以清楚、細緻為主,究竟如何取捨,最終還是以發燒友的興趣為大前提吧。
之前有人講過了... 這遍是付費廣告稿
(Post76 Android 手機版送出) 全世界的廣告也是付費的!天下那有免費午餐!
只要廣告內容是沒有言不乎實、誇大失實、虛假陳述、欺騙消費者便沒有問題! ant9284 發表於 2015-1-10 20:4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這遍是付費廣告稿
(Post76 Android 手機版送出)
阿 ant9284 兄
我並不是賣廣告,誰人畀錢我? 點解我唔知? 唔好屈我
為表贊揚呢批環球復黑王 . 百代篇,制作認真,例如用母帶,不是由 CD或 LP翻錄,唱片封套印刷清晰,你不妨去大型唱片舖睇吓幾位大歌星近期翻出的CD,又係環球 polydor, Philips, CINEPOLY 品牌的歌星,差到冇朋友,我懷疑用 scanner print 出嚟,顏色光暗,比翻版碟的唱片封套更差,慘不卒睹,表面已經咁差,可想而知隻CD音質都唔會好得去邊,迫住要買貴價二手碟。
人哋努力付出,好應該支持,唔通講聲多謝都唔啱嗎?
Kinane 發表於 2015-1-11 14:3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阿 ant9284 兄
我並不是賣廣告,誰人畀錢我? 點解我唔知? 唔好屈我
我唔係話你賣廣告,我係指呢遍稿係唱片公司比錢落報紙寫,唔係寫手個人意兄
(Post76 Android 手機版送出) 本帖最後由 相位王 於 2015-1-11 23:35 編輯
全世界的廣告也是付費的!天下那有免費午餐!
只要廣告內容是沒有言不乎實、誇大失實、虛假陳述、欺騙消費者便沒有問題!
何況復黑王及環球百代Abbey Road CD至今也未曾出現過播放問題!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