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搜查:黑膠碟翻生 趕工瀕冧檔
{:6_130:} 黑膠碟的音質,數碼始終無得比。聽歌數碼化多年,最近黑膠碟卻有強勢回歸迹象,雄踞美國多家唱片店暢銷排行榜。美國去年黑膠碟銷量較前年飆升52%至920萬張,或與年輕人,特別是獨立搖滾擁躉迷上其高音質有關。唱片公司的訂單如雪片飛來,卻把不少黑膠碟製造商殺個措手不及。
http://the-sun.on.cc/cnt/news/20150109/00410_021.html 我對新出的黑膠有少少保留.
以前當電腦都未出現在音樂工業時, 就是用一堆真空管+電路零件進行混音, 可以說是全個過程是analogue mode中進行
所以見就聽得順耳d.
現在是電腦收音, 混音, 再硬將用bit數據織出的"野", 變成一只黑膠?也即是 "digital->analogue" 甘騎呢?
digital 野有限數的, 如果佢用24-bit/192khz去錄, 印去隻黑膠最盡的都是24-bit/192khz, 唔通會自動升上48bit吧?
甘樣的黑膠grove 會不會好似digital photo一樣放大睇時起格格? {:6_168:} kl122002 發表於 2015-1-9 19:5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對新出的黑膠有少少保留.
以前當電腦都未出現在音樂工業時, 就是用一堆真空管+電路零件進行混音, 可以說 ...
ching, 咁其實analog等於多少bit and hz? fivemasters 發表於 2015-1-10 00:0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ching, 咁其實analog等於多少bit and hz?
{:6_229:} 花了少少時間去找資料....忽然?
Analogue 的年代....如果你講1950年, 當時無電腦, 何來bit / hz? 最多睇圈大錄音帶轉得幾快決定取樣品.
又如果你講的是1980的, 真係好睇當時混音師是用當年的電腦, 還是用更以前的方式去混+錄專輯的母帶了.
(話說上次的原母帶再出碟專訪又睇到香港的錄音都有少少亂: 內面有提過一個專輯的歌曲是一條條母帶接合出來, 即是原整的一圈母帶不存?) kl122002 發表於 2015-1-10 06:5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花了少少時間去找資料....忽然?
Analogue 的年代....如果你講1950年, 當時無電腦, 何來bit /...
好似話出精選時
喺每隻專輯母帶某首歌剪嗰段出嚟
再整成精選母帶
我係睇雜誌先知{:6_209:} 最主嘅問題,係自從數碼製作,製作方向便朝向高清晰度,細緻度。要強行轉回LP,就好像強行出數碼錄製的SACD一樣,只有清晰度,絕對没有黑膠應有的柔和及飽滿的感覺。所以,除了為賺錢外,根本只有DVD-audio / Blu-ray audio及母帶下載存取Hi-Res的原音*外,所有的產品都只是扭曲原有音質的賺錢工具。
* 原音是指經混音及母帶處理後的成品 黑膠是用好mechanical (碟上紋路-->唱頭電磁感生-->電源放大-->聲音) 的方式再播, 而CD是集成電路/電腦主導.
就好似中文和英文, 是兩個不同的世界.
聽黑膠的人成日話好聲d, 順耳d, 我覺原因都是再播上的問題多少少.
以前的CD機邊有現在的甘高處理能力, 用現在的CD機去播以前的CD, 不時都覺有少少矇聲;
相反, 用以前的CD機播現在的CD, 聲音都有少少怪, 純單人的感覺上未去得如現在的精緻.
kl122002 發表於 2015-1-10 08:2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黑膠是用好mechanical (碟上紋路-->唱頭電磁感生-->電源放大-->聲音) 的方式再播, 而CD是集成電路/電腦主導 ...
黑膠磨完帶少許靜電,注意冬季乾燥天氣[我諗應該是]
聽完記得掃碟面塵埃{:6_126:}
無論CD / 黑膠 表面會吸熱 本帖最後由 kl122002 於 2015-1-10 15:52 編輯
Cheong448 發表於 2015-1-10 10:3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黑膠磨完帶少許靜電,注意冬季乾燥天氣[我諗應該是]
聽完記得掃碟面塵埃
你見過隻黑膠唱唱下"電"個唱頭未?{:6_192:}{:6_185:}
黑膠的紙套好引蟲, 特別是EMI出的.
真的, 每年春後夏至時, 會有衣魚(銀色兩頭尖) 出沒...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