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l122002 發表於 2014-10-25 22:56

The Art of Milstein

Capitol Records除了當時的Nat King Cole, Frank Sinatra等知名的流行曲sing歌手出唱片之外, 還有自已的古典部. 不過印量比不上EMI, Decca, DGG等的大廠.
EMI收購了Capitol Records後出過古典的CD, 不少都是以FDS (Full Dimensional Sound) 系列之內, 有mono, 也有stereo. 即使mono都好, 唔少豆的話, 聲音是可以追得上stereo的感覺.
Milstein 的音源也是來自Capitol Records. 在EMI收購Capitol之後都出過好多次了 :
大盒裝的紅盒版聞說在93年出過,
98年單CD式的出過, 很多張, 也很快賣斷市.
09年的黑白照版的盒裝又再出過...
之後EMI都人間消失了, 後繼的Warner Classic唔知又會不會出呢?

又回到這裡, 今之出的是由Blue Moon公司 (blue moon producciones discograficas), 西班牙印碟.
該公司對我來說是好謎, 平時見佢出好多舊碟, 聲音不差, 只是公司資料太少.......有人可以提供多少少資料嗎?
我的另一張是Nat King Cloe 的西班牙語大集合CD.

在此跟用用原本的黑膠 "The Art of Milstein" 的曲目封面還有排序, 與EMI的不同.
當年的黑膠 "The Art of Milstein" 有兩片LP, 是盒裝. 今日已過百美元且又難求得一上品. 如今CD出現, 可以說是救星.

http://i2.photobucket.com/albums/y35/kl122002/IMG-20141025-WA0000_zps393b788c.jpeg

[後感慢補...]

kl122002 發表於 2014-10-26 12:03

先講少少Milstein. Nathan Milstein是俄籍的美國小提琴家, 他的父母因為當年看過Jascha Heifetz的表演之後就送佢去學 (好似現在的香港一樣). 同柴可夫斯基甚有緣份的Leopold Auer收了當時只有11歲的Milstein. 一生中與不少大師為友如Vladimir Horowitz等等. Nathan Milstein也是 David Oistrakh的師傅.

這張CD入面的曲目是Tchaikovsky的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Beethoven 的Sonata No.5 in F major "Spring", 還有數首小短曲. 錄自1958-1959
柴小提琴一家唔好拉, 拉得好的人又好少. 一般而言看CD的價位就知表演的人拉得好否.
Nathan Milstein 的演譯未至於非常激情, 速度不快. 細滑, 節奏上的收放有律, 久聽中不覺累.
第一樂章的尾段技功, 特別是滑音表演得比之前聽過phase4中的Francescatti的更幼細, 又與Jascha Heifetz的對比真是發覺Heifetz的好粗辣....
秒3樂章一開的強大氣勢有力, 速度不脫節 (印象中Decca的鄭京和的就是差那麼少少的一點).
樂團是The Pittsburgh Symphony Orchestra , 由William Steinberg指揮. 交響的部份沒有搶版或是刻意, 剛好與Milstein扣合.

唯一問題是....未知是不是因為喇叭上不去高音? 錄音中有不少高音域的地方好似消失了?

Beethoven 的Sonata No.5 in F major 是一琴一小提琴的小曲. 琴是 由Rudolf Firkusny彈的.
4個小樂章中都是輕鬆, 鋼琴音與小提琴音交織, 混音中沒有太刻意提高某一方.
有人喜好鋼琴的聲音有厚度, 而也有人追求小提琴的變幻的音感. 在此兩者走在一起, 未知會不會滿足大家?

kl122002 發表於 2014-10-31 22:05

我打音評真是麻麻
大家可以上youtube看看兩大名師的手指是如何. xx小提琴對比
Heifetz: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Faq9kTlcaY
Mistein:http://www.youtube.com/watch?v=cLP0nkDeaDI

Heifetz 的不是足本. 因為是在拍戲, 全曲縮短了.

----
又講少少古典, 我見呢到唔多人講. 好似好多人都偏向流行曲?

點解會入門古典呢...我自已都唔知, 聽聽下, 就發覺自己中伏.

古典其實同流行曲一樣, 大家都不時有人翻印唱片的同時又翻演.
又有少少不同的是:
1. 流行曲真是流行過了就可以被忘記, 能記下的跟日子變成了"金曲"; 古典是古典, 過了這麼長的日子還是能被記著.
2. 流行曲可以翻出又可以翻唱, 只是翻唱者不一定唱出初唱者的有感情 (可能是印象感作怪?) ;
古典不同的地方是因為拍揮+樂團+錄音的組合變化極多, 音感, 意象的表達層出不窮, 令聽者充滿了意外.
也許就是因為這兩點, 就是令古典迷追完又追. 大概就是這樣?

時下的古典極多, 已故的大師留下的錄音在現今變得非常容易取聽, 是一樂也

cwyip 發表於 2014-11-1 15:40

以前見過有emi 紅盒買 當時吾識野錯過了

cwyip 發表於 2014-11-1 15:47

只買到emi hs 2088 version

spencerchan1 發表於 2014-11-1 16:00

kl122002 發表於 2014-10-26 12:0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先講少少Milstein. Nathan Milstein是俄籍的美國小提琴家, 他的父母因為當年看過Jascha Heifetz的表演之後 ...

C hing,

Thanks for the information, i try to learn how to listen classical music right now...{:6_162:}

kl122002 發表於 2014-11-1 18:29

本帖最後由 kl122002 於 2014-11-1 19:01 編輯

恭喜入到2,800 yen的日版.
就我而言, 它不是不好聽, 只是嫌聲音有點被修造.
這是日版的特色. 對比起歐版( 德, 英, 法, 荷, 瑞), 還有美版, 日版的classic有一種可聽得出的修造感...這點不太討好我{:6_136:}

紅盒是好東西, 就是把Milstein 在Capitol 出過的黑膠錄音一次過收入去
我看EMI都有翻出過Icon版, 當時一下子賣克未翻出, 我想現在WarnerClassic會再出一次吧?
如果可以像Maria Callas 一樣再修修迫軌就更好了.

同樣地不妨留意下綠盒的Rabin(另一位小提琴家) , 都是一樣具收藏意義.

唔知隻Milstein會唔會又上榜? 之前出的兩隻Heifet都上了, 今次...這般難得的都應上了吧?
--------
流行曲呢一樣野, 舉個例好似Frank Sinatra, 在1940-50年紅到不得了, 年過八十的老人家說過, 當年會在一些高級會所唱一兩晚, 收費不平
到有了電視, 大家就追電視. 等到Frank Sinatra 死了, 佢唱的就變成了"金曲"
到了今日, 如當Robie Williams 翻唱"My Way", 我覺得Robie的聲線尖了一點, 始終不及Frank 的厚熟.
Frank Sinatra (每次live都有少少歌詞出入):http://youtu.be/Kvsx8todiXM
Robie Williams: http://youtu.be/XYLOAay_2MQ
同場對比還有貓王 (Elvis Presley)唱的: http://youtu.be/PP8HO9TGkbw

唱流行曲(/昔日的"金曲") 就是有一點點形象被固定化了?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The Art of Milstein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Post76玩樂討論區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 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Post76玩樂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 。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