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從心。听歌心理学
各人听歌感覚吾同,由音痴看大腦如何分辨音调失歌癥從先天因素來講,遺傳(基因)等方面的原因會導致“音樂腦”產生對於音高的識別障礙,且這種識別障礙在現實音樂環境下會被放大,進而出現音樂相關的記憶障礙。從後天發育來說,當大腦產生病變後,易致使患者部分或全部喪失本有的認知音符、歌唱節奏以及欣賞樂曲的能力。
唱歌不著調,又稱為“失歌癥”,是一種對音調把握不準,有樂感缺陷的異常表現,常伴隨著對音樂記憶和識別上的問題。
有統計表明,有10%的人先天五音不全,唱歌跑調。其中的4%是先天性對音調精細識別的失敏。2002年,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的科研人員對失歌癥者的腦部進行了全面的掃描,發現有大約一半的失歌癥者在韻律認識方面有問題,且找到了一個與辨別音高和記憶旋律有關的大腦區域的腦白質與普通人的細微不同。他們推測,人腦中應該是存在有一個專門處理音樂的“模塊”,當此部分發育不全就易導致失歌癥癥狀。
人為什麽會患上失歌癥呢?目前還沒有確切的研究結果。不過從理論上來講,它應該是先天的遺傳因素和後天的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從先天因素來講,人類大腦的右半球主管著人的想象、顏色、音樂、節奏等,遺傳(基因)等方面的原因會導致“音樂腦”產生對於音高的識別障礙,且這種識別障礙在現實音樂情境下會被放大,進而出現音樂相關的記憶障礙。就像色弱者無法分清波長相近的顏色一樣,失歌者無法區別出音高相近的音符。當然,也有研究表明,失歌癥與大腦左側額葉的發育有關。左半腦額葉區的運動性語言中樞,管理語言、性格、判斷力、註意力、書寫等功能,與情感的清晰表達,聲音的精準模仿等都密切相關。當大腦左半球顳葉前部產生病變後,易致使患者部分或全部喪失本有的認知音符、歌唱演奏以及欣賞樂曲的能力,進而表現出其唱歌跑調。
2009年,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的科研人員對53例腦卒中患者的左或右半球大腦中動脈進行了長期的跟蹤研究。結果表明,失歌癥組的左、右半球與正常人群並無太大差異,只是失歌癥組常有著較多的額葉和聽覺皮層病變。試驗結果表明,後天失歌癥的產生與一系列的認知功能、註意集中力、大腦運行功能,以及記憶能力相關。
當然,許多關於失歌癥的研究也同樣支持諸如初級聽覺皮層、次級聽覺皮層,以及邊緣系統等多個皮層區域在音樂的處理中的重要性。研究者認為,其它皮層區域的病變,以及皮質厚度的異常,神經連接及大腦可塑性的缺陷等,也都與失歌癥的發生有關。
另有一些研究表明,音調的處理一般是由大腦右顳區控制的(此區域有區分旋律、音調及間隔信息的功能),正常的次級聽覺皮層會處理音調的變化並操控正確的語音語調。而最近的節奏分辨的試驗提示,雙顳區和神經運動區的互聯動缺乏極可能是致使先天或後天失歌癥產生的重要原因。
此外,記憶是有關識別和記錄曲調的內部呈現,有助於識別熟悉的歌曲和將演唱歌曲的能力進入到腦中,故記憶的損傷也會很大程度造就失歌癥的產生。 大 長老所言什是...
所以出街,我刀用隨身聽
仲 3部{:6_136:} 學習了{:8_387:} 本帖最後由 Netmans 於 2014-9-4 17:52 編輯
有書可買
音乐声学与心理声学(第4版)
(Post76 Android 手機版送出)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