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選擇一對英國聲喇叭 ... (轉載)
轉載自 -http://www.prestigehifi.com/forum/viewthread.php?tid=2511&extra=page%3D1
如何選擇一對“英國聲”的喇叭對於不玩高級音響的人,或者是 "發燒初哥" 來說,上面這個題目好象讓人摸不到頭腦:選擇 "英國聲" 的喇叭,有什麼難? 現在市面上,著名的英國音箱不是很多麼? 挑一對價錢、尺寸、外觀合適自己的,不就行了麼? 英國喇叭,不就自然是 "英國聲" 麼? 對於有一定音響歷程的發燒友來說,這個問題,其實不那麼簡單,尤其是在今天。
在資深發燒友圈裏,所謂 "英國聲",其實是指以 "BBC 監聽喇叭" 為代表的傳統音色。一般習慣上把 ROGERS,HARBETH,SPENDOR 這三家當做 BBC 的嫡傳,而為 BBC 做單元的 KEF,還有 CELESTION,乃至比較個性的 PROAC,ATC, 一般也被算做英國聲範圍。其實老年間的 TANNOY,包括 LINN,還有許多不甚為現在發燒友知曉的英國老品牌,也基本走這種聲音趨向。
可以說,在 20 世紀 70 年代,英國喇叭的主流風格,的確就是 "英國聲"。這種 "BBC聲" 的音箱,從技術上來講,多數是用簡單的兩路分音,書架箱,箱體比較小,主單元也比較小,5 -7 吋,甚至有小到 4 吋的;為了取得相應的低頻延伸,小單元的衝程卻很深,懸掛很軟,效率相應比較低。紙盆多數為比較軟性的 PVC 材質,或者是塗了許多膠質的紙材質,卻沒有採用碳纖維或者金屬之類材質的。高音單元用軟膜為主,或者金屬球頂但是用軟懸掛。箱體尤其是平淡無奇,仿佛就是四四方方,普通至極的多層木板或者中密度纖維板。然而,就是這種毫不起眼的箱子,在配搭合宜的情況下,卻能很容易的播出真切無比的人聲,古典弦樂和鋼琴,尤其是一種適度的 "粘"勁,帶著一股既矜持又質樸的感情,很難用語言來描繪;仿佛與真正的老派紳士相交,平淡如水,別後卻爽然若失,庶幾似之。雖然也有人嫌 3/5A 甜媚,或者嫌 TABLETTE 尖酸,嫌 ATC 粗樸,嫌 SPENDOR 木訥,但總而言之,就象莎士比亞的戲,英國電影,任其風貌百變,英國文化獨有的氣質卻永不磨滅。
這種兩路分音的音箱結構,由於其技術上看來並不神秘,成本不高,而市場相當大,所以許久以來,世界各地的模仿者非常多,幾乎象英式足球一樣,遍佈天下。但得其形者比比皆是,得其神者,寥若晨星。所謂 "世人只學蘭亭面,欲換凡骨無金丹",誠哉。為什麼這種貌似簡單的兩路書架箱,那種“英國味”,真搞好,學象,非常之難?從根本上來說,這種 BBC 兩路監聽箱的設計,到了最後的校聲階段,是非常經驗主義的。可以說,基本理論的指導固然必不可少,但英國人的審美習慣,那種內斂,矜持,務實,不事張揚的作風,對 "BBC 聲" 的最後定型,是關鍵的因素。拿那幾種著名的 BBC 箱來說,無論 3/5A 圍繞高音單元的子條,還是 SP100 低音單元上手工塗抹的粘膠,TABLETTE 倒相孔中的飲料管 ... 到處可以見到很 "土" 的,很信手拈來的校聲痕跡。至於內部分音器的複雜補償,箱體的厚薄,諧振的多寡,處處是反復斟酌的結果。可以想見,設計者當年是怎麼殫精竭慮,不擇手段的追求自己理想中的聲音口味。而一旦得之,就再也不敢觸動那精妙的平衡,就此定型為成品,哪怕外觀再樸拙,也在所不計。同時,英國正統的BBC名器,是不搞“系列產品”的,3/5A 就是 3/5A,5/9 就是 5/9,每個音箱是個獨立的設計,而不是可以隨便放大,縮小容積的冰箱,洗衣機!對比那些一出就一個系列,每年換新款的規模大廠,大家走的不是一條路,就很清楚了。也正是英國人的務實,保守,自信,使他們甘於堅持這些技術指標相當平庸的 BBC 箱,並以此為自豪的傳統,不為外界的風潮所動,因為他們很明白,音箱是用來幹什麼的。相反,仿效者,總是無法領悟這種分寸,這種氣質,結果往往是流於從局部技術手段上的仿效,甚至只好以某些技術指標超過英國音箱作為標榜,於是完全和英國音響的設計哲學背道而馳,最後以非驢非馬的風格而告終。
本來,這種難以仿效的氣質,正應該是英國音響的立身之本。但是 80 年代之後,出現了一種諷刺的局面:正是由於英國音箱在世界上的成功,促使世界各地的經銷者,把廣泛推銷英國品牌,甚至促使廠家迎合世界各地市場的大眾口味來搞新的廉價產品,當作獲利的捷徑。我們看到,美國,日本式的音響產品戰略,即用兩極化的產品,和巨大的廣告宣傳來強攻市場的浮華作風,也出現在英國品牌上了 ... 互相影響下,傳統的中價位,實力派英國音箱的市場逐漸萎縮,許多對傳統英國聲不瞭解的年輕發燒友,便誤認為現在風頭正盛的 "新派英國聲" ,就是英國喇叭的真正風格,甚至往往以為和現在的電腦輔助設計,創新材質的新貴相比,當年的 "BBC聲 " 不過爾爾。現在廣大發燒友熱中于購買舊的英國喇叭,而不去購買新的英國喇叭,就是這個原因,新生產的器材風格和音質都很難保證,曾經在去全中國最早專營 2 手音響的天津愛 hifi 音響平價屋見識過,那裏的發燒友顧客盈門,專門尋找 2 手喇叭,生意很不錯口碑、評價也很好。所以,這就是我在文章開始所說的,今天選擇一對正統的“英國聲”音箱,確實是個不大不小的題目了。
那麼,到今天,我們的發燒友,如果真以追尋傳統為己志,又應該怎樣選擇一對 "英國聲" 的音箱,並以之為起點,構建一套以欣賞古典音樂為主的音響系統呢?首先大家應該明白,BBC 聲的代表之作 - ROGERS3/5A,5/9 已經停產有年,現在連ROGERS本身也已經不復存在,要找 3/5A,5/9,只能找 2 手的了。 HARBETH 公司還存在,但3/5A是做不了了,現在尚存的產品中,HL5 是最有 BBC 遺範的。近來的新品 MONITOR30,有 "復活 5/9" 的野心,我粗粗聽過,還不錯,覺得比 COMPACT7 要好。
SPENDOR 前幾年在大陸,走過一陣超值實惠的銷售路線,市場迅速擴大,但今年提價了,十分惋惜,其實雖然同樣 3/5A 做不了了,但從 1/3,2/3,1/2,直到 SP100,全線產品都堅持 BBC 傳統的,唯有SPENDOR一家而已,如果發燒友能夠找到提價前的庫存,很值得收藏。至於 SPENDOR 的 S35,我覺得也很不錯,但有點 "陽光男孩" 的氣質,仿佛好孩子歐文,但與 3/5A 的 "藍襪子" (英語,指女才子) 風範,是不一樣的。風聞 SPENDOR 也被財團收購,將同樣挺進 AV,喜歡其老產品的人士,下手及早。KEF 和 CELESTION,統歸香港金山集團之後,快成一家了,發燒氣味,紳士傳統已經不必多言,不過倒比較貼近小資家居,溫潤的感覺,可以算賢妻良母的英國聲吧。PROAC,本來就在英國聲中有點另類,我比較喜歡它家的早期產品,從 TABLETTE50 之後我對它的路線,有點保留了。ATC 向來自成一派,AE 就更另是一種風格,距 "英國聲" 較遠,先放下不論。至於兩個老大廠,TANNOY 只有早期延續下來的 "古典系列" 有英國聲味道,但體積和價錢,都適合豪門而不適合於發燒;D 系列則已經新潮的厲害,6 字頭就不提了。而 B&W,則是新派“國際聲”的代表,傳統英國聲的掘墓人,自是另一世界,至少追求 BBC 聲音的發燒友,不必去考慮了。
所以說,AV 的世界潮流,從商業角度來說,難以抵擋,英國人賣牌子,轉舵,發燒友這點市場,犧牲了又算什麼?在這種“流水落花春去也”的形勢下,BBC 聲的忠實信徒,不免有來日無多,漸成絕響之憂。但幸運的是,十餘年來,反而是中國發燒圈裏,對 "BBC聲" 由喜愛,研究剖析,到摹仿,繼承,已經漸成正果。尤其是借其單元比較容易採購之便,一批以 PROAC 的 TABLETTE 為原型的箱子,率先取得突破。我本人比較熟悉的是 "傑作" 的 "歌劇4號",曾經在各種環境下聽過,尤其是我自己有珍藏多年的 TABLETTE2,已經煲到圓熟無比,與 "歌劇 4 號" 相比之下,除了中高音以舒展成熟勝出一兩分之外,實在難分伯仲。不由令人嘆服:英國聲之衣缽,終有傳人矣。圍棋源自中國,傳於東瀛,高麗,現今不是反勝於祖家乎?
本文借用於 Review33 的 musicsat 兄 我愛ATC20,中音是我最愛她的原因。 好多年前玩過ARC+300B推ROGERS3/5A,好正. 好多年前玩過ARC+300B推ROGERS3/5A,好正.
wildwolf007 發表於 2009-7-28 17:07 http://www.post76.com/discuss/images/common/back.gif
師兄我都很想念sp11加150推ls35a之水清和快速的聲音呀! 如果鍾意女聲,弦樂,3/5a+膽機真係可以聽過世.{:6_174:} 如果鍾意女聲,弦樂,3/5a+膽機真係可以聽過世.{:6_174:}
wildwolf007 發表於 2009-7-30 17:42 http://www.post76.com/discuss/images/common/back.gif
{:6_193:}
雖然聽嘢範圍窄咗 .
聽嘢味道都好緊要 .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