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一張 DDC (USB -> SPDIF/I2S) 卡
先 post 相, 文字後上 {:1_340:}USB 3.0 {:8_403:} 本帖最後由 kenneth_obee 於 2013-7-16 11:37 編輯
我在這裡買這卡的:
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24534592429
我之前用過別的 DDC, 當時因為我的解碼沒有USB 輸入而我又想經電腦播放。後來換了現在的DAC.因為比較過兩者,現在的解碼在分析力上勝舊的只是得它8成韻味。總之,因為換了這DAC,而它有USB 輸入,經比較過後我也不覺得那 DDC 比新dac的USB-in有明顯優勢(只是稍稍好一點),於是也賣了它
用了這解碼半年,一直都好滿意。在五月的某天,解碼的設計師Jeff Zhu(諸先生)找我說他做左一塊用 xmos 芯片的 ddc, 比解碼原來的 USB in 有很大改進,他建議借給我玩玩。因為香港買大陸電子野是不易寄回頭(因為關稅問題),借給我我也怕不易「還番上去」。所以起初我是15/16,後來過了一個月,看到他的有些用家買了後都大讚,於是就買左張連盒。個盒本身因為造價貴,要成百幾蚊,但我諗住唔啱玩都可以成件放出二手(有盒較易為人接受)。但order時Jeff 說箱要等,所以最後都係只買張卡(約五百港幣) {:6_195:}{:6_195:}
Will you organise a group purchase?{:6_174:} 昨天早上終於收到張卡,看上去只有信用卡大少,上面焊住一粒粒細細的貼片電子零件。據Jeff 講,這卡是用新版的xmos 芯片,比之前的細粒,估計用電量也少了(如果芯片的處理能力不變)
Jeff 也用上四層pcb去做這板,其實一般只會用兩層做,因為成本問題。最近我也自己做過PCB,報過會才知道,假如一塊5cm X 5cm的PCB (十分少)做兩層十塊只要50人仔,但做四層要二百多人仔,原來四層的成本真是以倍計。Jeff 他之所以用四層做是因為他想用當中的兩層單純接地,以增加抗嘈能力。單從這細節便可看出他是一個用心做音響的人而不是一般只懂「堆零件」,鬥平鬥spec. 做音響的。
除了這個四層的故事外,大家也會留意到Jeff 喜愛用貼片電子零件而不用傳統的"through hole"式電子零件。對於這個做法,他的解釋是因為貼片是可做到最短的路徑去連接不同的零件,在設計電路時,設計者只會假設零件之間是沒有電阻、電感值的。事實上,在現實中這是沒可能的!情況等於大家中學讀物理計一架車在路上行時只用牛頓力學而鮮會加上風阻,路的短暫高低等較貼近現實的因素一樣。。。
不過,也有很多發燒友喜愛用傳統的"through hole"零件,因為暫時大多數的音響發燒電容等都是through hole的,如果用貼片根本不能「摩機」。這是我的觀察和理解。 rklpoon 發表於 2013-7-13 09:4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Will you organise a group purchase?
一定會,否則我唔會出這post,你見我好少寫咁長啦,我好懶㗎{:1_338:} coco123k 發表於 2013-7-13 08:5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USB 3.0
這個USB 3根據Jeff 解釋是因為USB 3個spec比usb2好好多,對訊息的保存更佳。我自己雖然有條usb3線但未比較過,暫時只用DIY USB 線去聽(跟之前一樣) 昨晚回家即插它上我的音響播放。我是用:
Cubox -> USB -> Dac (USB in)
加了張卡後:
Cubox -> USB -> 這DDC -> coaxial -> Dac (coaxial in)
理論上,經了這ddc 對jitter 只會是壞影響,因為當中多了一個i2s->spdif 和 spdif-> i2s 的轉換。係好無謂的,不過我也好好奇想知效果如果{:1_339:}
因為晚上我有別的事忙,只把它作背景播放。初步聽已經感覺聲音「清楚了」。
到了十二點,完成手上的工作,家人也深層睡眠了,係時間認真坐下聽,播番幾首聽慣的歌曲,頓時發現加了這ddc 真是令套機好似升左級,主要是質感十分明顯提昇了,播放我聽開的44.1 PCM (自己由cd rip 出來的),它就好像在播放192 PCM 一樣,高清的感覺,十分實在的。人聲口形十分明顯的重塑,樂器也比之前定位清楚左好多。
以上大概是我的聽感。謝謝收看{:6_195:} 多謝樓主超正分享,今日呢分俾晒你!{:6_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