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出處:
http://www.changye.com.cn/bbs/viewthread.php?tid=25981&extra=page%3D1
我覺得最重要的是用家應該把思維從一個器材使用者轉換為器材開發者角度,
換位思考:
任何一對箱,在設計較聲定型的時候,設計師一定需要用具體的系統來作************確認,作為一個成熟的品牌產品,一定需要通盤考慮預算成本內可以出到整體最好的聲音,這樣跳線(隨機短路片)這個環節已經作為整體較聲的一部分.
在設計中,很多時候預想中想用的好的材料,並不能出到預想中的整體風格,這個時候就需要不斷試驗材料,並同時修改分頻參數來協調,這個試驗過程是反覆權衡的,既要考慮聲音也要考慮成本,更要考慮是否行業規範標準件,而且必須滿足批量生產一個重要的條件就是:
這個材料一定是可以長期有穩定供應的,不同批次供應的品質一致性要很高,總不可能用一些很特別另類的材料去作產品,以免臨時短了供應無法生產,這對保持產品的長期一致性是矛盾的,也是對自己產品和品牌風格的負責態度,尤其在外觀看到的範圍內。
當這個隨機短路片選定供應商以後(其實通常和接線盒是同一個供應渠道),就要調整其他環節來適應這個材料,以最終達到整體聲音設計風格要求,可以說,很大程度箱內的線,還有分頻的微調,都是圍繞事實使用的這個不起眼的接線盒和短路片來進行的,所以,設計師不能肯定用家會用到什麼天價跳線或者神秘極品材料會出什麼聲音,
但一定可以肯定:不更改跳線是在絕大部分情況下最符合定型產品的設計聲音,這種聲音就是我們所瞭解到的品牌風格。
我個人不是否定更換跳線就一定不好,只是覺得:
更換跳線就是對一對定型設計箱子的從新較聲,挑戰的是原來的整體設計風格,如果您認為自己比設計師更高的話,可嘗試。
但大部分情況下,不換是最穩妥忠實原設計風格的方法,把投資放到其他環節可以更穩妥的提升整體系統。
有朋友肯定問:
1.換了跳線,比如最多人崇拜的audionote等跳線,高頻比原來漂亮了很多啊,對
因為它改變了高頻分頻支路的傳輸特性,割裂了和低音支路分頻協調的設計,重點渲染了高頻這個最敏感的頻段,當然很容易聽出"改變"
2.既然跳線這麼沒用,為何還有這麼多廠家出的箱子是雙線分音?
不是沒事找抽嗎?做產品是做產品的思路,和消費者是相反的
如果市場上大家都認為又雙線分音功能的箱子才是高檔箱,為什麼我們不用雙線接線盒子呢?那成本比一對獨立的接線柱還便宜啊,呵呵,即使用獨立雙接線柱成本增加了一點,但總不能逆市而行吧?
所以可以說作為設計者立場,用雙線方案做產品,表面是宣傳"提供更大升級空間和玩法給玩家",實際上是適應市場潮流和消費者心態的不得以妥協,
只有那些專業應用非常嚴謹的產品,才不會計較這些市場心態,比如大部分兩路分音的著名************箱,如丹拿聲學,西湖,tad,atc等,才堅持用一對接線輸入,這是從設計者出發整體完成度最高,染色最低的方案。
3.很多朋友喜歡用互補的思路去玩hifi,本身沒錯,但錯在理解太表面
比如atc用家,喜歡用高頻特性優秀的跳線更換隨機片,認為可以改善atc的"暗",但既然你覺得atc暗是缺點,為何不買dy?而要買一對認為有缺陷的箱子去自己改變它?
又比如認為proac高頻漂亮,但中低密度缺乏,於是用vdh CSC系列銀線這種密度極大的跳線去更換隨機片,那還是貴族嗎?
atc的暗是因為設計堅持最根本的中頻,選擇高頻滾落快的vifa高音和中音完美銜接(現在適應市場選了seas,不暗了,但很多老燒認為沒有atc味了,呵呵)而不是dy的高音,並非成本制約,而是符合設計需要。
proac是典型的高階分頻音場型設計,所以成名成派,其成功的原因就是犧牲中頻密度取其中高線條精細,以達到出色的聲象描繪能力,如果用跳線把高頻線條壓制提升中頻密度,還買它幹嗎?
4.是否跳線一定不能換呢?
非也,理論上有一種只提升聲音純度,不改變任何東西的跳線存在,但事實上市場上各品牌個個都說自己是最傳真達頂的,而聲音卻各成一派,百花齊放,怎麼選?
呵呵,那要一個個試了,看運氣,或者某些怪聲的系統,不換還真沒法聽,因為原設計完成度高,反而揭示了系統的毛病
5.歸根到底一句:
換不換跳線,是改善局部和破壞整體的權衡取捨,看自己口味,
可以隨意玩,自己喜歡就好,但玩的過程和取捨一定要知道本質的道理。
6.所有分頻箱設計的最完美目標都是希望能發出如一個全頻單元般銜接流暢的全頻,
所以分頻設計的重點都是圍繞著"高低單元如何合頻進行",分頻只是不得已的手段。
分頻箱中,更換跳線是針對高頻支路的局部"改變",因此這個改變是"跳躍,突變"的,無論程度多少,破壞終端完成度的可能性是必然的:
而不換跳線,從其他環節進行的糾正和改變,對於箱子全頻的變化來說,是整體的
所以這個改變是"連續"的,無論改變方向是否對,對箱子本身來說,是不會出現高低割裂的,
也就是說無論怎麼玩,好聽難聽都好,最本質上保證了系統終端"箱子"的完成度沒有被人為破壞的可能。
個人覺得bi-wire明顯有進步, 清晰左, 背境靜左, 低頻彈力好左 {:1_245:}跳線可以把喇叭線又插上, 又插下去調聲。
以下是Cardas, George的建議的步驟:
http://www.cardas.com/content.php?area=faqs&content_id=3&pagestring=Cable+Use
A. A bi-wire run of Cross
B. A single run of Neutral Reference
1. Change the jumper provided with the speakers to our bare copper jumper.
2. Change the stock jumper to our chassis wire, with a spade on each end.
3. Internally bi-wire the cable, as you described the Cross.
4. Run two separate cables to each speaker (external bi-wire).
學到好多野 {:1_253:} {:6_198:} 強帖留名跟進
RE: 新手一問:bi wire 同 跳線 邊樣好啲?
rockerlam 發表於 2012-11-17 09:3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在別的論壇看到一個關於jumper的討論,其中一個回覆很有意思,轉載一下
原文出處:
http://www.changye.com. ...
好好既轉載{:6_193:} 真係學到好多野 所以冇話一定bi-amp或者bi-wire好聲過jumper,好睇使用者點set。 {:6_193:} {:6_193:} 本帖最後由 szetojason 於 2012-11-30 17:33 編輯
bi wire + bi amp = bi 家{:6_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