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sly
發表於 2012-12-28 00:28
今日補入返隻本應係贈品的LP!!!
洋蔥頭
發表於 2012-12-28 00:45
本帖最後由 洋蔥頭 於 2012-12-28 00:47 編輯
tinsly 發表於 2012-12-28 00:2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小弟部LP PLAYER 太渣斗,我諗除咗自己超喜愛嘅唱片才會入LP.
儲FULL SET系列,我暫時都係CD嗰邊算………( ...
我見你同正兄有好多碟都是去「折怕」買的,但其實有好多地方都有。
現提供兩間資料,全都是賣新膠的
三通音樂 - 荷里活商業中心八樓
信昌 - 銀行中心八樓
舊 LP Classical 多數去 eBay bid,或去 R33 睇睇
tinsly
發表於 2012-12-28 00:52
洋蔥頭 發表於 2012-12-28 00:4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見你同正兄有好多碟都是去「折怕」買的,但其實有好多地方都有。
現提供兩間資料,全都是賣新膠的
正哥唔會去接客入貨架~佢D窿路好勁架{:6_138:}
但小弟要夜晚先可以入貨,唯有畀接客屈{:6_129:}
tinsly
發表於 2012-12-28 17:44
無咩時間行,入了兩隻.
Will
發表於 2012-12-28 21:53
因為買左隻FF 25週年BDM, 初回版跟隻黑膠 XD
tinsly
發表於 2012-12-29 00:08
今晚飯局前都蛇咗去入多兩張新版LP
tinsly
發表於 2012-12-29 00:20
本帖最後由 tinsly 於 2012-12-29 00:23 編輯
我想問45轉LP和33轉LP,除收錄歌曲數量外,其實有何分野???
因為我想入多套45轉ELLA & LOUIS
阿正
發表於 2012-12-29 00:53
tinsly 發表於 2012-12-29 00:2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想問45轉LP和33轉LP,除收錄歌曲數量外,其實有何分野???
因為我想入多套45轉ELLA & LOUIS ...
關於黑膠唱片 (來自: Trend Wong)
序 言
黑膠唱片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用來貯存聲音信號的載體。從愛迪生的第一隻滾桶唱片誕生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黑片膠唱為人類記錄保存了大量珍貴的有聲資料。在數字音響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黑膠唱片並沒有因為傳統古老而退出歷史舞台,儘管它有很多使用上的不便,但它仍然是音質與聽感的最高標準。黑膠唱片真實地記載著音樂的歷史,飽含著深刻的文化內涵,始終散發著讓人無法拒絕的魅力。
第一章 黑膠唱片
黑膠唱片的定義:
德國發明家愛米爾.貝利納(Emile Berliner)在1887年設計出一種供留聲機使用的薄形錄音圓盤,取代了愛迪生(Thomas Alva Edison)在十年前發明的管狀錄音圓筒而風行於世,從此誕生了唱片這個名副其實的稱呼。很多發燒友其中也包括不少有黑膠唱片收藏的朋友他們都習慣把黑膠稱之為LP,這是不正確的,起碼是不准確的。其實LP只是黑膠唱片的一種記錄格式,並非指黑膠唱片。黑膠唱片正確的稱呼是Vinyl (乙烯基),這是各種規格唱片的總稱。 Wax 是黑膠唱片發展早期的一種稱呼,因為早期壓制黑膠唱片的母盤是用蠟膜刻成,但現在已很少有人這樣稱呼。 Records也是黑膠唱片的一種習慣稱呼。在國外,黑膠迷認為只有賣黑膠唱片的店才算是Record Store(唱片商店),而只有CD的商店,他則稱其為CD Store。
黑膠唱片的規格:
黑膠唱片的常規轉速有78轉、45轉和33.3轉;黑膠唱片的常規尺寸有7英寸、10英寸和12英寸;黑膠唱片的厚度由0.8毫米至2.2毫米;黑膠唱片的重量在80-220克;黑膠唱片使用的材料主要是Vinyl (乙烯基);黑膠唱片的顏色通常為黑色,不過也有彩色的製作。
先談轉速。在黑膠唱片的規格中,對音質影響最大的是轉速。在唱片發展的初期,唱頭的製作和唱片刻紋技術還不是很發達,只有以提高轉速增長音軌來保證唱片的頻率響應,黑膠唱片轉速定為每分鐘78轉,這是當時一個標準,因此英文叫做Standard-Playing,縮寫為“SP”。由於78轉的高轉速,可錄音時間非常有限,78轉的SP唱片每面只能記錄5分鐘左右的音頻信息,一首約30分鐘的貝多芬《命運》交響曲,灌錄78轉的SP唱片需要6-8張。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唱頭的製作和唱片刻紋技術不斷提高,從1948年開始,33又3分之1轉速的唱片正式投放市場,單面記錄時間比78轉唱片提高了好幾倍,記錄時間已可容納30分鐘左右(在我收藏的LP中有一張由EMI出品卡拉揚指揮的德沃夏克第8與第9交響曲,唱片A面有36分鐘,而B面竟長達42分鐘!),所以將唱片製造商給33又3分之1轉的唱片取名“Long-Playing”,它的縮寫也就是我們常說的“LP”! 33又3分之1轉的唱片在整個黑膠唱片的發展歷程中持續的時間最長,發行的數量最大,聲音品質也最好,應該說33又3分之1轉的唱片是黑膠唱片的發展的頂峰。黑膠唱片除了78和33又3分之1轉還有45和16又2/3轉。 45轉的唱片通常用於灌錄流行歌曲,每面一曲。當然也有少數錄有古典小品的45轉唱片。唱片製造商給45轉唱片定義為Extended Playing,縮寫為“EP”。這個“延長”的概念是相對78轉而言的,確認是否EP唱片有兩個特徵可尋,一是EP唱片的直徑是7英寸(約180毫米),二是唱片的中心孔徑為1.5英寸(約38毫米)16又2/3轉的唱片問世,目的是希望在12寸的唱片上錄製更多音樂。但由於轉速太慢,音頻信號記錄密度很低,它的頻率響應、動態範圍、信噪比等指標均很不理想,雖然一度被用在語言教學中,最終還是很快被淘汰。 80年代起,數碼錄音技術的迅速發展,對傳統的模擬唱片是一個無情的挑戰,尤其是90年代SACD的出現,使得數碼系統在頻寬、動態和靜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大有超越模擬系統之勢。為了與SACD數碼唱片抗衡,黑膠唱片製造商在不斷提高刻紋技術的同時,把33.3的轉速提高到45轉,請注意,這時的45轉唱片的定義已不是過去的“EP”,而是LP的極至規格,它的尺寸與33.3唱片完全相同,唱片軸孔徑也與33.3唱片一樣,唯一不同之處就是轉速,唱片轉速的提高與開盤錄音機提高帶速有著相同的目的,就是提高單位時間內記錄密度,從而獲得更高的聲音品質,通過實際比較聆聽,45轉的黑膠唱片的確在頻寬、動態和靜噪各方面提高到空前的水準。近幾年黑膠唱片廠家推出的複刻唱片,一張內容完全相同的唱片同時發行33又3分之1轉和45轉兩個版本,不同的是45轉版由4張唱片組成,每張唱片只錄一面,反面是光板,據廠家說這樣可保證有唱紋的一面平整性。儘管此舉有商業行為之嫌,但音質的確有很大的提高,每當聽了45轉版後,總覺得33.3轉的唱片似乎有點“營養不良”之感。
再談尺寸。黑膠唱片尺寸有7英寸、8英寸、10英寸和12英寸,換算成公制單位分別是:177.8毫米、203.2毫米、254毫米和304.8毫米。 7英寸唱片的中心孔徑為38.20毫米(這個38.20毫米的中心孔徑的唱片是專門為自動換片唱機設計的,普通唱機使用時需要給唱軸套上45轉定位器)、8英寸、10英寸和12英寸唱片的中心孔徑都是7.24毫米。當然還有一些特株尺寸的唱片,我見過的超常規大唱片,是一張美國流行歌曲的唱片,它的直徑有16英寸,也就是40.64厘米;有大就有小,1924年英國一家公司出品了一張英國國歌的唱片,其直徑只有35毫米,還不足1.5英寸,限量發行250張。如今這張世界上最小的微型唱片已成為收藏家的追逐搜尋的寶貝,在少數博物館里或許你能看到這件珍品。黑膠唱片的厚度一般在0.8-1.5毫米之間,為了提高刻紋深度和唱片的剛性,增加唱片厚度是一個好辦法,因此唱片製造商將唱片的厚度提高到1.8至2毫米,極少數唱片製造商竟加到2.2毫米(美國MFSL的UHQR唱片就是2.2毫米厚,TELARC炮製的《1812》序曲,有德國壓片140克的普通版DG-10041,也有日本JVC壓片240克的超重量高品質的UHQR限量版DGQR-10041,我收藏此片的壓片編號為2250(編號是水筆手書)。此碟只有看的份沒有聽的福,因為加農炮轟鳴時唱紋的紋矩超過了1毫米,是常規紋矩的5-6倍,肉眼可以非常清楚的看見S形的唱紋,如果您一定要以身試法,麻花般的唱紋定會讓您“針毀機亡”。您一定想問我聽過沒有,說實話我是揪著心聽過兩三次,音量只有平時的1/3,炮聲襲來仍然讓人大呼過癮,動態之大同版CD與其無法相提並論!黑膠唱片的厚度與唱片的重量成正比,經測量唱片的厚度值是唱片的重量值的百分之一,換句話說就是唱片的厚度為1.2毫米的唱片重120克,唱片的厚度.為1.4毫米的唱片重140克(這裡指12英寸)其它不同厚度的唱片的重量以此類推。唱片的外緣最不起眼,不過它的作用不容忽視。唱片外緣的設計形式有幾種,最普通的是直角倒邊,另一種是半圓邊,它的手感比直角倒邊要好,但較滑手,取片時要小心,不慎滑落唱片最令人心痛。還有一種“火柴頭”設計,所謂“火柴頭”就是唱片外緣斷面的形狀非常象火柴頭,操作時唱片與手的接觸面較大,不易滑手。由於火柴頭狀的外緣形成一道圓滑過度的圍壩,放唱時唱針落下後不會滑出唱片以外,這種安全的設計十分科學。
談談材料。黑膠唱片使用的材料化學名稱叫Vinyl (乙烯基),近幾年發行的180-220克唱片所用的乙烯基的純度更高,這對提高唱片音質有著積極意義。也有用特殊材料製作的唱片,比如用金屬壓制的唱片表面鍍金,這樣的唱片都是用作獎狀或裝飾,1941年美國的格倫·米拉樂團演奏的歌曲《卡達努加·秋·秋》灌錄了唱片,僅僅幾個月就售出100萬張(在國外唱片銷售達100萬張即可獲金唱片獎)。為此,美國無線電公司特別製作了一張鍍金的金屬唱片贈給格倫·米拉樂團。這是世界上第一張鍍金唱片。黑膠唱片放唱的過程中是有磨損的,只要我們系統的調整正確,磨損的程度是很小的,如果您還是不放心,特別喜歡的曲目再買一張備份吧。一輩子聽不壞的唱片也有,這就是1977年8月20日,從美國肯尼迪宇航中心發射的“旅行者1號”太空船上所用的一張用特殊材料製作的噴金唱片,唱片內記錄了地球上自然界的聲響有35種,如風雨雷電、鳥鳴獸叫等等。唱片中還收錄了人類60多種不同語言的問候語。唱片有四分之三錄製了地球上不同時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音樂共27首之多,其中有中國的古琴曲《流水》。這張唱片的使用壽命長達10億年以上,是世界上最耐用最長壽的唱片。
最後談顏色。模擬唱片之所以我們習慣叫它黑膠唱片是因為其顏色常規為黑色,由於各廠家材料成分的差別,厚度的差別,在用燈光透視下觀察,大多數為不透明的黑色,不過也有些呈現半透明的茶褐色。不過也有多彩的唱片製作,我國文革前後發行的唱片多數是用透明PVC塑料製作的,顏色紅黃藍綠都有。最近國內網站上出現一張西齊崇子的《梁祝》唱片,它既不是黑色,也不是彩色,而是透明無色的,唱片主人聲稱是水晶製作,從叫價2-3百元看當然不會是水晶製作,但這張唱片確為黑膠的收藏添加了樂趣。現在黑膠唱片使用的材料基本上還是乙烯基,用PVC製作的唱片很薄,雖然價格低廉但因音質較差早已退出歷史舞台。顏色對音質並沒有什麼直接的關係,我們只要泛泛了解一下,不去過多的討論。
tinsly
發表於 2012-12-29 01:03
阿正 發表於 2012-12-29 00:5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關於黑膠唱片 (來自: Trend Wong)
序 言
I SEE,即係45轉再靚聲(後期加工)啲,搵隻比較下先.
洋蔥頭
發表於 2012-12-29 16:53
tinsly 發表於 2012-12-29 01:0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I SEE,即係45轉再靚聲(後期加工)啲,搵隻比較下先.
事實並不是!
你試下隻原版「真情流露」33 轉同隻新出的 45 轉比就知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