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纖維 KEF Concept Blade 喇叭 (轉載)
本帖最後由 wil-wil 於 2009-6-2 19:55 編輯轉載自 ...
http://www2.kef.com/us/conceptblade
http://www.hi-av.net/modules/newbb/viewtopic.php?topic_id=273
http://www2.kef.com/images/gb/headings/K8619_Blade_header.jpg
KEF Concept Blade Brochure download
http://www2.kef.com/resources/conceptblade/_brochures/Concept_Blade_Brochure_en.pdf
KEF White Paper download
http://www2.kef.com/resources/conceptblade/_whitepaper/KEF_Concept_Blade_White_Paper.pdf
http://www.hi-av.net/uploads/newbb/image/200906/20090602013337.jpg
在 2009 德國慕尼黑音響展上,英國喇叭名廠 KEF 所展出的這對 Concept Blade 喇叭絕對是最受矚目的新產品之一,理由不光是特殊的造型與精緻的做工,更由於它是 KEF 歷經三年以上時間研發所得的新一代概念產品,在專屬官方網頁上更宣稱這對喇叭是音響科技的領先指標(The leading edge of acoustic technology)。為何 KEF 會對此一外型酷似杜拜帆船飯店的 Concept Blade 喇叭如此有自信?且讓我們一探究竟。
http://www2.kef.com/Images/GB/Blade/glasscab.jpg
很顯然 Concept Blade 喇叭瘦長如薄刃(正如其名)且全無平行面的音箱架構,是為了有效排除箱內聲波的共鳴而來,外置的分音器與底座下可調整音箱水平的尖錐也是設計重點。不過,Concept Blade 最特別之處,還是在它實現了「全頻段同軸點音源發聲」的空前喇叭單體配置(KEF 稱為 single apparent source)。
http://www.hi-av.net/uploads/newbb/image/200906/20090602013635.jpg
我們知道高音與中音同時同軸發聲的 Uni-Q 單體技術,多年來一直是KEF揚名立萬的利器;不過,雖然 Uni-Q 能實現絕大多數音樂頻段於同一點發聲的理想,但低頻終究要靠額外的大口徑低音單體來補足,如此一來就有了無法「全頻段同軸點音源發聲」的缺憾。然而,透過低音單體陣列的安排,新的 Concept Blade 在這方面有了重大的突破!KEF 是怎麼做到的呢? 看看上圖,正中央是 Uni-Q 中高音同時同軸單體,上下各兩個10吋低音單體的配置正好以 Uni-Q 單體為中心,換句話說,四支 10 吋低音單體的「總合發聲點」就與 Uni-Q 合為一體,低音的發聲軸線與 Uni-Q 的中高音發聲軸線重合,這不就相當於全頻段的聲波都由同一點(以面對喇叭正面的聆聽者來看)發出了嗎?這看似極為簡單、理所當然的架構安排,並非從天上掉下來的奇想,而是 KEF 研發團隊多年心血的凝聚。
http://www.hi-av.net/uploads/newbb/image/200906/20090602013731.jpg
好處還不只如此,由於四支 10 吋低音單體是兩支一組背對背緊貼著裝設的,並且採用「同相」發聲的配置(兩者同時向外推或向內縮)。因此,除了能得到四支 10 吋低音龐大的空氣推動能量外,四支單體對音箱的作用力能完全抵銷,讓音箱整體的振動大幅降低,無疑能有效提昇音像及定位的精準度。
http://www.hi-av.net/uploads/newbb/image/200906/20090602013823.jpg
整體來看,Concept Blade 所配備的最新第十代 Uni-Q 中高音同時同軸單體,當然是整對喇叭的靈魂所在。事實上,從單體的架構與用料,這次第十代的 Uni-Q 都有大幅度的提昇。
http://www.hi-av.net/uploads/newbb/image/200906/20090602013913.jpg
左圖是一般高音單體安裝在喇叭障板上的發聲狀況,過去 Uni-Q 的高音單體由於裝設於中音單體軸心底部,高音單體的發聲都會受到中音單體振膜的侷限及影響,聲波的擴展傳遞無法十分平順,但是此一問題在第十代的 Uni-Q 單體上頭得到完美的解決。KEF 研發團隊透過振膜形狀的最佳化(Optimum Dome Shape),不僅讓高音單體聲波的傳遞有如一般高音單體般平順(見右圖),甚至還大幅降低了一般高音單體在非軸向處的鈴振現象(左圖黃綠色的部分),讓第十代Uni-Q的高音發聲更為精準。另一方面,為了得到絕對最佳化的性能,中音單體的懸邊也變得完全平坦,不會對高音單體聲波產生任何反射或繞射的影響(請見上一張實體圖)。
http://www.hi-av.net/uploads/newbb/image/200906/20090602013947.jpg
為了同時擁有最佳化的振膜形狀與最強的剛性,第十代 Uni-Q 單體的高音振膜是由雙層鈦金屬所構成的,其中一層為橢圓形曲面,另一層則為球形曲面,兩者在振膜的邊緣接合在一起成為強固的複合結構。
http://www.hi-av.net/uploads/newbb/image/200906/20090602014041.jpg
在高音單體振膜的前方,KEF 還加上了「橘瓣導波器」(Tangerine Waveguide),透過這特殊形狀的導波器,一方面增加了高音單體發聲的效率,另一方面也讓高音單體的頻率響應更加平順。
http://www.hi-av.net/uploads/newbb/image/200906/20090602014154.jpg
高音振膜「橘瓣導波器」(Tangerine Waveguide)的效果有多好?看看上方的測試圖就知道。藍色是未加上導波器在高音單體軸線前方一公尺處所測得曲線,綠色部分則是加上導波器之後的變化,不僅效率獲得提昇,連頻率響應曲線也更為平直。
http://www.hi-av.net/uploads/newbb/image/200906/20090602014234.jpg
另一方面,第十代 Uni-Q 單體的中音振膜也很有來頭。KEF 動用了稱為「液態水晶聚合物」(Liquid Crystal Polymer,LCP)的新材料來製作振膜,它不僅在塑型時擁有很高的流動性,能在振膜後方加上肋條來提昇剛性並將共振頻率提高到更高的頻率,同時在凝固成形後擁有極高的剛性,而且共振情況要比金屬振膜低微得多,可說是極為理想的中音振膜材料。Concept Blade 喇叭還有什麼特殊之處?由輕質balsa木材與碳纖維複合構成的音箱,兼具阻尼與剛性的結構也是特點,幾乎全由碳纖維編織線條包覆的音箱外觀,當然也讓它顯得科技位十足! 好cyber 好型喎! cool ! 正{:6_193:} 型!型!型!{:6_193:} 嘩~!碳纖,好型啊~!{:6_178:} 氣勢{:6_165:} 碳纖正{:6_178:} {:6_178:}個款好正{:6_193:},但個價應該仲正{:6_192:}!
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