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 賣 頭 版 CD 創 富 奇 葩
正如頭輪香米、頭抽豉油一樣,頭版唱片就是指第一版的唱片,由於音色接近錄音母帶原聲,故價值相當珍貴罕有,售價亦動輒數千,甚至過萬元一張。位於中環IFC商場3樓的頭版唱片店,店鋪面積雖小,每年生意額卻高達四百多萬元,可說是冷門行業的成功實例。面積約三百平方呎的Sam The Record Man,店內裝修與普通唱片鋪無異,高逾兩米的陳列架擺滿不同國家歌手的CD,然而售價卻是普通百元CD的十倍,甚至百倍,此店售賣的正是罕有的日本頭版及初版CD。於上世紀六十、七十年代,日本混音技術處於世界領導地位,不少大型唱片公司如RCA,都會把歌手錄音母帶交到日本並推出日本版唱片,愈早推出的版本,音色愈接近母帶,頭版就是指第一版唱片,初版則是第二、三版。該店有逾萬張唱片,其中三成是頭版CD,其餘則是初版及黑膠唱片。一張1976年「貓王」精選頭版CD售價高達$16,800;而1986年發行的蔡琴頭版CD,標價亦要$12,800。負責人James Tang表示:「顧客對唱片質素有很高要求,近年唱片公司不斷推出各式各樣的再混音版唱片,包括SACD及XRCD等,反而令音樂失真,顧客花錢買頭版CD,就是要追求『原汁原味』的音色。」James更發現,同一款CD,顧客寧願花多一至三倍價錢購買頭版版本,亦不會考慮較便宜的第二或三版版本。
目前,該店最便宜的頭版CD售價也需$790,James坦言,開業以來近七成是熟客,且大部分為四十歲以上高消費階層,當中包括本地高官及專業人士等,這批熟客每月平均在該店花近兩至三萬元,其中更有兩位成為該店的「萬元戶」,「這兩名熟客在年半時間內,已花過百萬元跟我購買CD。」James於1987年開設其第一間唱片店,當時以售賣日本版CD為主打,由於他認識很多空中小姐,故不少矜貴CD也是靠這班空姐朋友,在世界各地搜尋回來的;累積了二十年售賣日版CD經驗,現時James與多間日本唱片公司關係密切,貨源亦因此而有保證。本地唱片業近年飽受MP3等壓縮音樂檔案衝擊,唱片銷量每況愈下,然而售賣貴價CD的James卻沒有擔心市場過窄問題,「年紀愈大,心態就愈懷舊,愈想尋回昔日的回憶,頭版CD就可藉『無添加』的音樂,幫這些人返回他們的年代。只要經濟持續向好,肯花錢買頭版CD的,可說大有人在,始終香港有很多人是懂得享受生活的。」
另一間位於九龍灣工業區的唱片店Encore Hi Fi則以售賣二手黑膠碟為主,店鋪面積達五千平方呎,提供古典音樂及爵士樂等逾十萬張黑膠唱片予音樂發燒友選購,當中包括較罕有的頭版黑膠唱片。負責人May表示:「由於頭版黑膠唱片音質極接近母帶原音,音色分外細緻,故即使是二手產品,在市場上亦甚有升值潛力。」現時店內最貴的頭版黑膠唱片賣$3,000,顧客多以三十歲以上中產人士為主,熟客平均每月會花過萬元購買「心頭好」。而除了頭版黑膠唱片外,一些簽名版唱片同樣具有高升值潛力,如The Beatles的簽名版唱片價值就超過一萬港元。該店更設立公司網站,將店內大部分黑膠唱片資料上載至網站,供顧客瀏覽及進行網上訂購。
http://www.singtao.com/index_archive.asp?d_str=20070704&htmlpage=main&news=0704mo08.html 係得IFC開, 都知唔野小呢!!!Smilies010 佢之前o係時代,原來去左IFC~ :o 原帖由 ssss41357 於 2007-7-8 23:15 發表 http://www.post76.com/discuss/images/common/back.gif
佢之前o係時代,原來去左IFC~ :o
我仲以為0係時代做唔掂tim, 原來好景到搬去IFC :o 好好賺喎 你唔好懶係好恨咁.. 好賺既野的確係好多人善務既!!Smilies010
頁:
[1]